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大学问,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且任务极其繁重的重大工程。一方面,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律,优化学科结构,努力实现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生动格局,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另一方面,要按照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的要求,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努力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通过这样的建设和努力,才能彻底改变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问题,彻底改变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创新教材推广、使用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当代中国正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既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作者工作单位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政治学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