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奇葩证明”应秉持互联网思维

杜绝“奇葩证明”应秉持互联网思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通用,以解决各类“奇葩证明”问题。泉州位列80个试点城市其中,这意味着,泉州市民有望凭身份证通办各类政务服务。(5月27日 《东南早报》)

长期以来,公众对于“奇葩证明”的吐槽并不少见,像“你妈是你妈”、“本人还活着”等证明的存在,确实令人感到无奈和可笑。这些证明的存在,不仅仅给公众办理各种事项带来不便,而且背离了简政放权的本义,因此有必要予以改正和摒弃。那么,如何杜绝“奇葩证明”的出现,如何让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确实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需要厘清的是,“奇葩证明”的存在,与区域、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有关,正是因为公民个人信息处于“信息孤岛”中,最终导致了“奇葩证明”的出现。其实,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恐怕依然无法满足公民开具证明的需求。从这个方面而言,消除“奇葩证明”,有必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实现网上公民个人信息共享和操作。比如,深圳在全国曾推出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等三项商事改革。通过这种改革模式,由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被压缩和简化,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奇葩证明”随之大量减少。

应该说,处于信息化社会中,大数据时代无疑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各个部门之间,其实并不是“信息孤岛”,相关证明信息完全可以串联起来,从而实现共享的目的。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然成熟和完善,将全民信息融入“一张网”中已经成为可能。之前纸面证明的存在,正是在于缺乏数据和信息共享的现实基础,导致各项事项的办理需要以纸面证明为依据。不过,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在技术层面操作,必然能够克服纸面证明所带来的弊病。如此,杜绝“奇葩证明”可以依赖于数据共享,实现上下联动、横向贯通,从而适应新时代社会管理的要求。

不可否认,简政放权需要一个过程,杜绝“奇葩证明”的捷径就是坚持互联网思维,让大数据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当然,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减少“奇葩证明”,还应该注重信息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减少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真正实现简政放权的目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