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盛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成康盛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周康王画像

西周成王和康王时期,是被历代史家广为称颂的我国历史上所缔造的第一个“盛世”。成王和康王在位时期,处于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阶段出现“盛世”,不但具有其时代特征,而且对它的缔造及其由盛而衰等问题的研究,还具有重要史鉴价值。

■西周成康时期为历史上的“盛世”,这绝非是史家的蓄意粉饰,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成康盛世”之“盛”,若要同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开元盛世”或“康雍乾盛世”之“盛”相比,自然要逊色得多。虽然如此,但在历史上如同“成康盛世”这样的盛世还是不多见的。“成康盛世”之“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奄有广阔疆域。西周经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东征平叛,成王、康王继续分封诸侯和开拓疆域,使西周的疆域规模基本形成。《诗·周颂·执竞》亦云:“丕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其意是说,成、康二王治周,立下了大功,得到了“上帝” (即天神)的褒扬;在成、康二王时,开拓和奠定了西周广阔的疆域。

2.以“礼乐”经邦治国。在西周时期,以“礼乐”经邦治国是颇为突出的。“礼”即礼制,亦即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乐”即舞乐,亦即西周奴隶制的舞乐制。西周礼乐制的内容很广泛,举凡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司法、宗教、风俗等无不关涉。《礼记·曲礼》记述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足见,西周礼乐制是关涉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的。

西周时期,“兴正”包罗万象的礼乐之制是与经邦治国密切相关的。正如《韩诗外传》所说:“为人上无礼则无以使其下,为人下无礼则无以事其上”。而《左传》则说得更加明白,如说西周之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从礼乐制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可以看出,成康时期礼乐制的“兴正”,自然对巩固西周王朝、稳定西周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开了我国历史上以“礼乐”经邦治国的先声。

3.“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在《史记·周本纪》中,有“成康之际……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记载。这一记载表明,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是“成康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史记》集解引应劭的话阐释说:“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应劭之意是说,西周成、康之际,民不犯法,社会安定,统治者故未制订刑律,用以维护统治地位和社会秩序。西周前期,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统治者主要采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等制度治国。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康之际四十余年间,尚未完全实行以法治国方针的记载是可信的。

4.天下安,“民和睦,颂声兴”。成康太平盛世的“盛”况,史书多有记载:《史记·周本纪》说,成王时,社会呈现“民和睦,颂声兴”的“盛”况。《史记》集解又引何休的话解释说: “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到了康王时,又出现了“天下安宁”局面。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指出:“夫文、武之隆贵在成、康”。西周成康时期为历史上的“盛世”,这绝非是史家的蓄意粉饰,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