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惟谦 乃致高远

受益惟谦 乃致高远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在蜀汉后期政坛上,蒋琬的名气似乎不如八次伐魏的姜维,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对蒋琬的描写也是寥寥几笔。但实际上,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第一接班人。诸葛亮曾言:“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蒋琬治国有方,且品行高洁、托志忠雅、心胸宽广、任人唯贤,与姜维、费祎等人共同辅佐刘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堪称国家的中流砥柱。

社稷之器 治国良才

年少时,蒋琬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与表弟刘敏闻名乡里。起初,蒋琬在荆州担任书佐一职,也就是个撰写公文的小吏。赤壁之战后,刘备趁势夺取荆州,广纳贤才,扩充实力。蒋琬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与庞统、马谡、马良、向朗等荆襄名士一同投奔刘备,开启了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辉煌一生。

蒋琬随刘备攻占蜀地后,被任命为广都县县长。做这样一个小官,蒋琬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无法施展才干,便郁郁寡欢,整日饮酒、不理政事。一日,刘备、诸葛亮前往广都县游览名胜,蒋琬仍和往常一样,喝得酩酊大醉,以致无法出门相迎。刘备勃然大怒,认为蒋琬是个尸位素餐、只图享乐的昏官,要将其下狱处死。诸葛亮急忙劝谏道:“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用“社稷之器”比喻蒋琬,可见诸葛亮坚信他日后必会成为治国之能臣,绝非仅能治理方圆百里的人才。至于饮酒一事,诸葛亮解释道:“蒋琬处理政事是以安抚百姓为本,讲求务实,喝酒恰恰说明他不尚虚华,不追求外在的虚荣,恳请主公对他重新考察。”刘备十分敬重诸葛亮,便下令不给蒋琬治罪,只免了他的官。但很快,蒋琬还是被重新启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丞相诸葛亮将蒋琬调入中央,任尚书郎。蒋琬虽官阶不高,但勤勤恳恳,办事周到。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特召蒋琬入相府担任东曹掾,后又举荐他为茂才。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之际,蒋琬作为参军随行,主要负责军队后勤保障。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决心北上伐魏,驻军汉中,命蒋琬与相府长史张裔一同留守成都,后张裔病逝,蒋琬便继任长史一职。诸葛亮北伐数年间,蒋琬不仅将相府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为大军筹划、转运粮饷、补充兵源,使诸葛亮无后顾之忧。蒋琬办事得力、恪尽职守,深得诸葛亮信任,常常夸赞蒋琬:“忠诚儒雅,是能与我一同辅佐君王、复兴汉室之人。”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北伐大业尚未完成,诸葛亮就已积劳成疾。临终前,刘禅派人前来探望,询问何人能接替他。诸葛亮回答道:“蒋公琰是合适的人选,能当此大任。”此后12年,蒋琬的确不负重托、尽职尽责,先后担任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等职,进一步巩固了蜀汉政权。

“安民为本”是蒋琬主要的治国理念,他一方面延续诸葛亮时期的战略思想,联吴抗魏、屯军汉中,力保边境安宁;另一方面审时度势,减少主动进攻、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弥补连年征战带来的创伤。鉴于北伐多年毫无进展的事实,蒋琬提出沿水路东进,袭击魏国上庸、魏兴二郡的方略。可天不遂人愿,在此期间,蒋琬旧病复发,加之朝中大臣多有反对,只好作罢。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壮志未酬的蒋琬病情恶化,自知时日无多,便举荐费祎接替自己的位置。两年后,蒋琬病逝,谥号为“恭”,葬于绵阳市郊西山。

雅量容人 虚怀若谷

蒋琬之所以能在危难之际从诸葛亮手中接过匡扶汉室的重任,与他宽厚待人、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不无关系。在与同僚相处的过程中,蒋琬以大局为重,谦恭下士,能容人之过、听人之言,办事公私分明,气度不凡,彰显君子风范。

蒋琬被诸葛亮指定为接班人,掌管蜀汉军政大权,能力毋庸置疑。但有人看到蒋琬仕途顺利,位极人臣,很是不服。诸葛亮去世后,长史杨仪率蜀军撤回,后又平定魏延叛乱,自觉功勋卓著,便目中无人。当他看到蒋琬官位在自己之上时,心生忌妒,时常口出怨言,甚至还对费祎抱怨,说自己后悔当初没有降魏。不料,费祎将其告发。刘禅得知后大怒,将杨仪逮捕入狱,准备斩首。蒋琬和杨仪都曾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二人共事多年。在处置杨仪一事上,蒋琬没有乘人之危,反而展现出非凡的雅量。他面见刘禅,替杨仪求情道:“杨仪确实犯了重罪,但他毕竟是追随丞相多年的老臣,也曾立下很多功劳,不应被杀掉。可以免去他的官职,贬为平民。”刘禅觉得蒋琬说得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今四川省绵阳市郊外的蒋恭侯祠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小心自可襄诸葛,大度尤能恕二杨。”这是对蒋琬一生功绩和道德情操的真实写照。“二杨”指的是东曹掾杨戏和督农杨敏。二人同为蒋琬的下属,能力出众,但对自己的上级蒋琬却总有微词。对此,蒋琬并不计较,而是雅量容人,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他们对自己的意见。

杨戏曾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等职,由于办事公正,颇受蒋琬赏识,被提拔为东曹掾。但他性情孤傲简慢,平日沉默寡言,即使与人交谈的时候也不愿表达自己的见解,更不会无故赞美他人。蒋琬曾多次找杨戏议事,但杨戏总是默不吭声或闭门不出,这让蒋琬很是难堪。有人看到杨戏如此对待自己的上级,便向蒋琬告状道:“每次您与杨戏交谈,他都十分怠慢,表现出傲慢无礼的样子,这哪里是对上司该有的态度啊!”蒋琬听后,平静地回答道:“人心各不相同,就如同每个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若是表面顺从,怕得罪人而口是心非,阿谀奉承,私底下却说别人的坏话,这是小人的行径,应当引以为戒。杨戏当面赞扬我,就违背了他的本心;倘若公开反对我,又担心影响了我的声望。因此,他只好沉默不言,这恰恰展现了其为人正直的一面。杨戏真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蒋琬非但不责怪杨戏对自己的诸多不恭敬之举,反而肯定了他,比以前更重用他。后来,杨戏担任了南中郎参军、护军、监军等职,成为蜀汉重要的官员。蒋琬去世后,姜维主政,杨戏的老毛病没改,经常在谈笑间讥讽自己的上级姜维,表达不满情绪。姜维可不同于蒋琬,他将杨戏的所作所为一一上表朝廷。很快,杨戏便因此被贬为庶人。由此可见,蒋琬度量之大非常人所能企及。

杨戏不愿与蒋琬交往主要是性格使然,而督农杨敏则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蒋琬。杨敏只敬重诸葛亮一人,常常明目张胆地与蒋琬作对,甚至散布流言,对蒋琬恶意毁谤。他在众人面前宣称:“蒋琬能力平庸,办事十分昏聩,与前人(指诸葛亮)相去甚远。”杨敏狂傲的言辞招致许多官员不满,纷纷请求蒋琬对其严办。可蒋琬却不以为意,对主张惩罚杨敏的官员说:“我确实能力不及前人,这没有什么可否认的。”此话一出,身旁的官员多不解其意,又询问蒋琬:“您是何事办得糊涂?”蒋琬对众人说:“杨敏所说的不如前人,就是指事情办得不到位,处事不当便是糊里糊涂。为什么还要问呢?”听此言,众人无语,蒋琬也就没有对杨敏再追究责任。

后来,杨敏运送粮草不力,贻误战机,获罪入狱。众人都觉得他此次凶多吉少,会被处死。但蒋琬秉公执法,丝毫没有受先前杨敏侮辱自己之事的影响,甚至还在刘禅面前替他说情,使其免于重罪。面对下级官员对自己的非议,位高权重的蒋琬既不恼羞成怒,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听取意见、自我反思,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此种雅量和胸怀,实属难得。

谦恭仁厚 有容乃大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蒋琬对他人宽容,不意味着放纵自己。其实,在诸葛亮挑选继承者时,蜀国不乏能力突出的文臣武将,但杨仪心胸狭隘、不能容人,魏延自恃功高、骄傲自满,姜维资历尚浅、不能服众。相比之下,蒋琬忠心耿耿,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没有致命的缺点。据《三国志》记载,当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蜀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蒋琬身为百官之首,既没有流露出忧虑的神情,也没有因大权在握而得意忘形,言行举止与平日无异。众人看到蒋琬临危不乱、不骄不躁,都十分叹服。蒋琬谦虚谨慎、宠辱不惊,真正做到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蒋琬的宽宏大量,是其能够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蒋琬宽大为怀、待人以诚,能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于自己的不足,也能坦然面对、择善而从。在自己不擅长的军事领域,蒋琬先后提拔了众多良将——他对姜维精心栽培,信任有加,擢升其为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后又任命其为镇西大将军,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而对王平、邓芝、马忠等将领,蒋琬也各取所长,分别委以重任。有史料称:“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蒋琬记人之善、忘人之过的背后,是他顾全大局,一心为公的拳拳之心。面对争权夺利的杨仪,蒋琬以稳定政局,安抚人心为先,宽恕了他;面对杨戏和杨敏这样的下属,蒋琬的宽容则是希望群臣和睦、同仇敌忾,把国家利益摆在了首位。古往今来,像蒋琬这样有雅量者不在少数。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智勇双全,被封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心中不服,对其百般刁难,而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刻意回避,最终廉颇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共御强秦;明代忠臣袁可立重用武将毛文龙,却遭其忌妒、弹劾,为稳定辽东局势,他豁达大度,先后7次请辞。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有雅量者治国,实为国之幸事。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容人之长、恕人之短,还要从善如流、闻过则喜,这样才能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实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行稳而致远。

(作者简介:张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