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构筑和谐,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三年来,共开展“道德讲堂”活动450多场次,在全市12个镇处和市直单位普遍建立了文明市民学校,在各机关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文明科室、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在学校开展了传诵中华经典、“大手牵小手、做合格小公民”等教育活动,在社区开展了书香文化社区、红歌传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全社会开展了“十佳文明市民”、“十大感恩人物”、“十佳好婆媳”评选等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博物馆、图书馆、红色渡口、革命烈士陵园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文化设施实现了“市有三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建成了全省县市级最先进的体育场馆,成功承办了xxxx市“三运会”。
六、优化秩序,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本着“新城老城并重、优先发展新城、提升改造旧城”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推进城市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一批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加大了东城区、中心城区、居住小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旧城改造力度。三年来,先后投入50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长江外滩景观带、月塘公园、小龙潭公园升级改造,东城区市民广场、东西港清淤治理以及市区所有主次干道刷黑,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工程项目。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实施了“城管大会战”、“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五项管理”,引导市民文明出行,确保城市交通顺畅有序。并推进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七、开展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环境。
市创建指挥部在各类新闻媒体设立《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栏目;在城区和各镇处、各单位等重点地段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和标语,在城区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市委、市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倡议书》;在出租车、公交车及车站码头、公交站牌、过街天桥、工地、围栏、围墙和建筑物上等处悬挂、张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争当十佳文明市民”宣传标语,形成立体式、密集型创建舆论氛围。同时,还定期向市民群发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公益手机短信,向全市发放《武穴市文明市民读本》、《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册》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宣传册》各10万册,制作张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栏近480余期、公益广告50余期次,努力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八、夯实基础,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
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四大创建”为重点,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楼栋、文明小区、文明村组、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和美德少年等40多项群星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进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文化,优化社区环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共铸诚信武穴”、“城乡结对共建”等主题创建活动,使群众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创建文明城,你我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组建了20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近7万人,在全市城乡持久开展了“扶贫济困助残,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280余次,深受社会好评。
总之,我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干群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