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理解

胡海波: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既是一种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改变世界”的理论,也是一种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存在。这种动态的历史性存在内在地要求我们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理解。同时,目前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的问题、“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的教条主义态度和用语录“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等错误认识,也迫切地要求我们阐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及对这种历史性的理解。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前提性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是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动摇”。列宁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随社会生活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同时也说明了人对其不同理解的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就有马克思在世时论敌们的曲解、伯恩施坦的修正、前苏联的教条式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另辟蹊径的解读等不同的理解,可谓乱象纷呈。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说过,人们对马克思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一个研究者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马克思。

在歧义纷呈的语境下,能否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真精神就成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首要维度就是确认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是祛除各种曲解误读、把握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可靠依据。就这个意义而言,必须“回到马克思”。同时,历史是正本,文本则是副本,是对历史事实的阐发和反映。只有置于历史的事实之中的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思想阐释,文本的解读自觉地接受相应的历史语境制约,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阐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基本要义和重要内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解释原则,其主旨在于“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就是以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的。因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性理解的题中应有之义与重要内容。

当前,“马恩对立论”“马克思和列宁对立”以及“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等观点在学界和社会上颇有市场。它们虽然观点各异,但共性的问题就在于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做过程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能够把握历史和创造历史,就在于它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紧密相连。无产阶级实践又具有突破任何理论概括的历史变动性和潜在发展性。因而,作为“活的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批判自身、打破原有体系的完备性和圆融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实现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也由此呈现为一个沿着马克思主义学说本真精神发展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其理论生命力也得以彰显。

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发展看作是一个过程,其实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这既是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