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次救人:88毫升淋巴细胞 给患者第二次重生希望
2015年10月初,当李溢新再次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求助电话时,心头忍不住“咯噔”了一下:该不会是病人又出了什么事吧?只听电话那头说,由于原受助患者病情反复,需要他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才能延续生命的希望。
和上一次立即答应不同,这一次,李溢新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他一晚上的时间考虑,此时,他并不知道捐献淋巴细胞意味着什么。
“捐献淋巴细胞?我真没听说过。”事前没有任何的了解,李溢新立马上网搜寻相关信息。成功捐献的例子给了李溢新信心,也让他相信,捐献淋巴细胞对身体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让李溢新多加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12月正是他备考最紧张的时候,作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大四的学生,李溢新刚刚找到工作,即将被外派新加坡——为了能正式在油轮上工作,他需要报考包括三副适任证书在内的船员资格证,仅12月就有7个测评,1月还有3门科目考试。
李溢新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图片来源:厦门文明网
经过了一天的思考,李溢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再拖下去,就怕耽搁救助患者的最佳时机。”李溢新这么解释自己的选择,“毕竟,我帮助过他,不想看到他出事。”10月12日,李溢新做了体检,那天刚好是他的生日。
这一次,他没有告诉父母。“第一次他们就没同意,这次不是怕他们反对,而是怕他们担心。”他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完成了第二次捐献,他的辅导员和舍友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他去福州做什么。
2015年12月2日上午9:30,李溢新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签署了捐献同意书。接下来,他躺到病床上,左右手臂都插上了无菌采集管,救命的血液流向真空袋。采集出的88毫升淋巴细胞,当天下午就空运到广州。88毫升淋巴细胞,给了那个年轻的患者第二次重生的希望。即使,他们从未见过面。
12月2日当晚,捐献完本该好好休息,李溢新却跑到医院去了——他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同校的学姐因白血病在福州治疗,就想去看看她,给她打气。
“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李溢新摆摆手,半天才吐出这么句话。他不善言辞,却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多帮助一些人。他的微博个人主页大多是转发求助信息,而献血册上也已经有了3年1000多毫升的献血记录。
他就这么默默地做着,不声不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