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方法要实在要灵活
驻村工作特别接地气,每天都在和农民打交道,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深切感受到要想真正把驻村工作做好,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要做好6方面工作:
相信群众才能带领好群众
在驻村工作中,我的体会是:群众的水平真高,办法真多,农民真有智慧。每到一个村,我首先做的事就是和村民深入交流。农民其实是最讲道理的,你相信他,他感到被尊重,就会真诚对你,不仅积极配合、支持村里工作,还会主动为村庄发展出点子、想办法。同时,作为“第一书记”,我觉得还要懂得去引导群众、带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引导和带领群众,这是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
要推动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第一书记”派驻的都是贫困村,让村庄脱贫、群众致富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现在从中央到省里,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一系列惠及贫困群众的好政策、好措施,“第一书记”要千方百计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推动各类扶贫项目落地,真正让贫困群众能得实惠、多得实惠。
学会与每位贫困群众交心
驻村工作,一定要经常到农民家里坐一坐、唠唠嗑,听听他们的困难,聊聊他们的想法。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只要真正做到农民心坎里,就能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我驻西王楼村的时候,有位村民王泷圣是烈属,他儿子牺牲前是排级干部,儿子牺牲后他自我封闭。为打开他的心结,上级来人到村慰问,我都安排去他家、住他家,还动员他参加村监事会。敞开心门后,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遇上卖大蒜、栽树绿化等大家伙儿的事,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家也被评为卫生模范户、公益事业模范户。后来,王泷圣担任村农产品展示中心负责人,展示架都是他贡献自家竹子自己动手做的,为村里省下3、4万元。因势利导唤起群众积极性
村民对建设家园是非常有热情的,“第一书记”一定要因势利导,把这种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发动起来。西王楼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全村种下将近3万棵树,市场价要四五万元,但村里没出一分钱,都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小组长、村民共同捐出来的。有位叫营永新的老队长,义务栽了好几天树,还说要是给钱就不干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我们设定每户评分细则,分20项指标共100分,一项不达标扣5分,一户如果出50个义务工可获评公益事业模范户。不仅如此,西王楼村还表彰“创业先进个人”、“科技户”、“卫生模范户”、“好媳妇”等11类各种先进模范,极大调动起村民干事创业的劲头。要发挥好村民小组长作用
根据西王楼山区面积大、人员居住分散、工作落实难的特点,党支部狠抓村民小组长的选举:不预设候选人,把选举直接交给农民,真正让村民组自选,村干部全部到组,召开村民组群众大会,每位参会群众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宣布结果。通过23场群众大会选出23名受群众信任的村民组长,组长对组民负责,由于有了村民组长,村里工作落实得很到位:围绕创建生态文明村,带领大家整治环境;带动组民发展经济,有一个村民组搞土鸡养殖,发展到2万多只规模;实行积分制,村组要想争取公益事业如修路、建桥等,必须达到一定分数。赵沟自然村的郑姓组长积极负责,2015年连续4次检查都得到红旗,3次通报表扬,并奖励1500元,组民在他带动下,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要建立村级各类群众组织
一定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我们直选村民小组组长、妇女小组长,成立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团、残联等群众团体组织,发挥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支持配合村“两委”工作。基本上每位村民都有对应自己情况的组织,遇到问题能及时处理。村监会则发挥监督作用,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西王楼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过程中,经过户申报、村民小组推荐、村支部研究确定等程序后,如有群众反映问题,由村监会负责调查,予以纠正或说明。根据测算,村监会剔除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800元的农户后,确定西王楼村贫困户19户,大伙儿都服气。村里为每户贫困户发放100棵核桃苗,由村民组长负责落实栽种,监事会事后检查栽了没有、栽在哪儿、栽够没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