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北伐战争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党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各地武装起义此伏彼起。然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后,很快受挫。工农革命军会师文家市,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他向工农革命军指出,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随后,工农革命军奔赴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相继率部前往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创建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革命力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瑞金县改为瑞京市。邓小平任中共瑞京市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击败国民党军多次“围剿”,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共中央时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相继长征。中国革命处于危难时刻,迫切需要一个坚强领导集体和核心力挽狂澜。
毛泽东在创建发展红军与革命根据地实践中,成为众望所归的核心人选。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秦邦宪在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报告中坚持“左”倾错误。周恩来作军事问题报告。张闻天按照与毛泽东、王稼祥商量的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反报告”,系统批评秦邦宪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的长篇发言将锋芒集中在最迫切的军事问题上,尖锐批判秦邦宪、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的错误。王稼祥第一个挺身而出,拥护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
朱德、周恩来、陈云、刘少奇等绝大多数同志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批判错误军事路线。遵义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即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毛泽东任中央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成员和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周恩来病重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主管军事工作。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之后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陕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