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地球化学项目普查 CFP
陨石的化学检测和分析 CFP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家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在中国成立。该中心将在我国地球化学科学家的带领下,组织全球地球化学科学家实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化学地球”计划),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国际平台。本期科技版邀请到参加该计划的两位中国专家,谈一谈“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会有“化学地球”计划
环境变化和资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备受各界关注。我们吃的大米含镉吗,哪里的大米富硒?我们饮用的水安全吗,哪里的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我们呼吸的空气除了PM2.5,是否还含有那些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为了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提供全球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观测数据作为衡量标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实施一项“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系统测量地球五大圈层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持续记录全球化学元素基准与变化等科学数据,绘制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将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在地球上,建立“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支撑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决策者、科学团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化学地球”计划的进展
“化学地球”是集研究与调查、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尽管该计划还处在预研究阶段,但已具备很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已经实施了15年,有60余个国家的160余位科学家参加,目前已建立了覆盖面积近3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22%的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
在中国政府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支持下,未来6年将基本建成覆盖全球50%陆地面积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建成中国关键带地球化学观测网实验观测点100个,建成“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提交“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地球化学图500万平方千米,发布第一期76个化学元素基准值和基准地球化学图,发布中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环境地球科学对比结果。相信随着“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将更加透彻,解决全球资源与环境重大问题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