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自然: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钟自然: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摘要:百年来,一代代地质人开拓创新、坚守担当,在传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中不断推进地质事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的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与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

中国地质调查局7月8日召开局系统党员干部大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以《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为大家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主持会议,在京局党组成员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主会场、各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钟自然局长讲话全文如下:

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做合格共产党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 钟自然

(2016年7月8日)

同志们:

今年党中央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在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的重大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党的革命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讲话精神,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地质行业优良传统,践行新时期地质精神,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成为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合格共产党员。

领导干部讲党课,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6月28日,姜大明部长率先为我们讲了一堂党课,姜部长的党课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姜部长的党课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今天,我以“弘扬优良传统,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讲一次党课,与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

一、用地调百年的历史经验激励我们谱写地质事业的新篇章

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下设的地质、矿产两股股长。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7月正式进入地质调查局工作,开启了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序幕。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68000元。时至今年,地质调查工作正好走过风云激荡的百年。百年来,一代代地质人开拓创新、坚守担当,在传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中不断推进地质事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的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与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

(一)地调百年是致力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与人民的百年

从20世纪初至1949年,以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为代表的300多位地质先辈,献身国家的地质事业,在战乱中推动中国的地质调查从无到有,在曲折与磨难中前进发展。地质先辈坚持近代科学救国救民之路,高呼“欲发达国家实业,必先从事于地质调查”、“要富国强兵,只有为国家开发矿藏,从地下找到财富”。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人的努力下,1916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正式开展工作,开创了地质调查报效国家的先河。抗战期间,地调所所长翁文灏发表《告地质调查所同人书》和《再致地质调查所同人书》,提出“使我辈地质研究及调查直接有益于抗战,亦即有所贡献于近代国家之建设”。章鸿钊在国外留学期间,抱定“宜专攻实学以备他日之用”宗旨,决然改学地质。他认为“地质不明,则弃利于地亦必多,不知土壤所宜,工不知材料所出,商亦不知货其所有、易其所无如是而欲国之不贫且弱者,其可得乎?”。毕业之后,他立即回国,展开工作。李四光先投身革命,参与辛亥革命,后由学造船改学冶炼,最后改学地质走工业救国之路。

在抗战时期,为了不中断地质调查工作,许多地质先辈付出了生命。丁文江为考察煤矿而死;吴希曾、林文英在野外调查时遭覆车之祸;朱森、计荣森、胡伯素、张沅凯、刘庄等在恶劣环境中因病而英年早逝;赵亚曾、许德佑、陈康、马以思在科学调查中死于土匪之手。地质先辈面对民族危难,牢记自己职责,以实业报国,完成大量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提交了甘肃北部靖远、景泰煤田等一大批矿产报告,为抗战贡献了宝贵的资源。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需要和经济建设大局,解决国家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李四光排除艰难险阻,在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投入祖国怀抱。在李四光为代表的地质科学家的领导和感召下,大批青年满怀振兴祖国的热情,不畏艰苦,投身地质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青春、激情,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通过调查和群众报矿等多种形式,查明了30多个矿种,建立了五大煤炭基地和十大钢铁基地,建成了铜、铝、铅、锌有色金属原料基地,奠定了钨、锡、钼、锑和稀土的优势矿产地位,保障磷、硫、钾化学工业原料,扩充国家黄金储备。发现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铀矿,为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铀矿资源基础。查明了全国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支持“三线”国防建设,开展“三线”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油气调查和重点地区的喀斯特地质调查,重大桥梁工程地质勘查,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地质工作为国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地质工作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实行坚持“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主要部署在重要矿产远景区和重点片区上,兼顾重要经济区、城市区和构造岩浆带、大地构造带单元的接合带,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区调步伐,提高图幅质量,能源矿产勘查工作突出“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高产油气流的产出,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的新突破。春晓油田的发现,实现了东海油气勘查的重大战略性突破。珠江口盆地油气的突破,使南海成为继渤海湾、东海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海上油气产区。

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质量退化、地质灾害频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海洋地质调查基础薄弱的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实行了积极调整。先后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地质调查程度,实现矿产勘查战略西移。以服务民生为新拓展,开展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把脉土壤地质环境。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为民找水。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防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工程地质为新方向,支撑三峡水利枢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建设。地质考察推进到地球的南北极,地质调查挺进到深海远洋,为维护海洋权益、支撑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地质工作行周边,走非洲,跨南美,越澳洲,积极扩展国际合作,树立了中国地质人的新形象。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