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雄风时代•马邑之谋

核心提示:“马邑之谋”后,汉匈和亲即告中断。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和以汉人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汇。这期间文星武将璀璨闪耀。天才少年霍去病闪电出击、一飞冲天,苏武舍生取义、至死不降,司马迁隐忍苟活、秉笔著史,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国华章。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马邑之谋”后,汉匈和亲即告中断。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和以汉人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汇。这期间文星武将璀璨闪耀。天才少年霍去病闪电出击、一飞冲天,苏武舍生取义、至死不降,司马迁隐忍苟活、秉笔著史,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国华章。

马邑之谋

导读:汉朝自建立以来,对匈奴的主要政策是和亲。不过,随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主政,汉匈关系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公元前 133 年 6 月,当马邑的人们还在睡梦中时,富商聂壹就将绵绣丝织的长袍换成短衣、长裤,骑上快马,出城而去。他一路向北,在大漠上飞奔了数百里,去见匈奴单于。他说自己有办法杀死马邑令丞,与匈奴里应外合夺取马邑。对这座汉朝边城早已垂涎三尺的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亲率十万骑兵直奔马邑而来。然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30 万汉朝军队正埋伏在马邑城内外,静候匈奴骑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聂壹和汉军却始终不见匈奴骑兵的影子。原来,在马邑城外百余里处,匈奴单于看见满山牛马牲畜却没有一个放牧人,他觉得很奇怪,于是派兵袭击汉军哨所,抓获了正在巡查的雁门尉史。当匈奴单于得知这是汉朝的诱敌围歼之计,大吃一惊,急忙领兵撤退。

著名的“马邑之谋”虽然功败垂成,但从此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6-1

图 6-1 “单于和亲”瓦当,内蒙古博物院藏(杨兴斌 / 摄)

“马邑之谋”以前,汉朝对匈奴的主要政策是和亲,也就是挑选宗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赠送丝绸、酒、米等财物。 (图 6-1)

为什么要用公主和财物去换取和平?难道汉朝连自卫的能力都没有吗?

公元前 201 年,匈奴骑兵南下进扰汉朝,一直打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第二年冬天,汉高祖刘邦亲率 32 万大军迎战。这时,天空雨雪交加,天气格外寒冷,很多士兵的手指都被冻掉了。但刘邦求胜心切,冒险突进,不料中了埋伏,被 40 万匈奴骑兵团团包围。被围困了七天七夜的刘邦,最后通过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才侥幸逃出重围。

在马邑,富商聂壹是做马匹生意的。对于马,他简直了如指掌。秦朝的马,平均高度大约是 135 厘米,属于蒙古矮种马,个子小,四肢粗壮,奔跑速度慢;汉朝的马与秦朝的马大体相当,一般高度是 133~135 厘米。但是,匈奴的战马却明显高大,比汉朝的马高 15~20 厘米。而且,匈奴的战马头方眼亮,腹背宽大,奔跑迅速,不怕寒冷,体力充沛。

当然,聂壹还知道汉朝非常缺马,连皇帝的马车都凑不齐 4 匹毛色一样的马,有的将相只能坐牛车。

对匈奴作战,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装备。聪明的聂壹很快捕捉到了这个重大商机,他倾力从匈奴买进好马,卖给汉朝政府,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

战马品种的低下和数量的不足,其实正是汉初国力羸弱的写照。此时,中原地区因为战乱而残破不堪,千里沃野甚至空无一人。

在农村,自耕农的日子很难过。

在马邑,富商聂壹的二舅一家有 5 口人,其中两人服役,能耕种的田地大约是 100 亩,一年收获小米 150 石。5 口人一年的食粮是 90 石,税赋是 15 石,只余下 45 石小米。按当时的消费水平,45 石小米并不能满足祭祀和 5 口人平时的开销。如果碰上水旱天灾、官府额外摊派,这个家庭就只能变卖田宅度日,甚至卖儿卖女还债。

然而,这时的匈奴却处于最强盛的时期。他们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凭借 30万擅长弯弓射箭的勇猛战士,东边打败了强大的东胡,西边赶走了月氏,南边吞并了楼烦和白羊河南王之辖地,北边征服了丁零等游牧民族,真正成为了汉朝北部的霸主。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叫淳维。在北方,匈奴人过着游牧生活,主要畜养马、牛和羊。他们逐水草而迁徙,没有固定的城郭和经常居住的场所,但有自己的部落。

6-2

图 6-2 匈奴武士骑马射箭图,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匈奴文化博物馆藏(刘朔 / 摄)

与汉族人相比,匈奴人身材矮小而肥胖,头颅圆而大,眼睛长,鼻孔宽,喉结凸起, 嘴唇上长满浓厚的胡须, 下巴上长有山羊胡子, 一条发辫自头顶披肩而下。他们身穿飘荡的短上衣,以便不妨碍攀登,下身穿腰带扎紧的裤子,裤子上挂着箭囊。(图 6-2)

匈奴人从小学习使用弓箭,长大一点用箭射鸟射兽,射狐射兔,成年后则身披铠甲,骑马征战。不打仗时,他们各自游牧,以射猎飞禽走兽为生;打仗时,一呼百应,全民皆兵,使用的兵器除了弓和箭,还有刀和鋋(chán)。

经过 1000 多年的分化与组合,当秦朝统一中国时,匈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占领了现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广大草原,并且向南越过阴山,进入黄河河套以南的地区(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匈奴人把最高首领称为单于,意思是“伟大的天子”。冒顿单于的父亲是头曼单于,但头曼单于不想让冒顿继承单于宝座,于是他把冒顿派到月氏国当人质,希望通过攻打月氏国,让月氏人杀死冒顿。岂料冒顿偷得一匹好马,从月氏国逃了回来。这一下,头曼单于认为冒顿有勇有谋,给了他 1 万骑兵。

6-3

图 6-3 汉代匈奴使用的铜鸣镝,北京中华世纪坛“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文化展”(聂鸣 / 摄)

在领兵打仗的过程中,冒顿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鸣镝”(图 6-3)的响箭。他号令士兵:“凡是我鸣镝射击的目标,所有人都要跟着全力射击,否则格杀勿论。 ” 开始, 他用响箭射鸟射兽,没有跟着射的士兵全部被杀;不久,他又用响箭射自己的宝马,不敢射的士兵被斩杀;后来,冒顿用响箭射自己的爱妻,恐惧而不敢射的士兵同样被斩杀。过了些日子,冒顿外出打猎,用响箭射头曼单于的良马,随从士卒立即跟着射击。至此,冒顿知道,他的士兵已经完全为他所用了。

一天, 冒顿随头曼单于打猎。 突然, 冒顿举起响箭射向头曼, 其随从士卒见状,毫不犹豫举箭向头曼射击。眨眼之间,头曼单于中箭身亡。头曼单于死后,冒顿自立为匈奴单于。

6-4

图 6-4 汉代贵族墓石刻,陕西榆林绥德出土(石宝琇/ 摄)

(石刻再现了西汉与匈奴大战的场面,其中一具落马的尸体已被斩首,头颅被后面的骑士高举着。

在冒顿单于的指挥下,匈奴铁骑四处征战。其继任者老上、军臣和伊稚斜单于也不示弱,继续扩张。位于匈奴南部的汉朝,虽然与匈奴有和亲之约,但也不能因此躲避过匈奴的进扰。(图 6-4)匈奴骑兵隔三差五呼啸而来,杀人放火,抢掠财物,继而又呼啸而去,远遁漠北,令汉朝边境的百姓叫苦连天。公元前 158年,匈奴骑兵一度逼近汉朝的首都长安,把长安附近的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棘门(今陕西咸阳东北)和霸上(今陕西西安东部)都变成了战区,一些匈奴骑兵甚至飞驰于汉朝甘泉宫的大门外。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