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永不能忘的防灾减灾课

唐山大地震,永不能忘的防灾减灾课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河北省唐山市,一场突入其来的7.8级地震,顷刻间将这座百年工业重镇夷为废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矗立在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碑文这样记述着那场被称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大地震。

回望过去,灾害之巨,震惊世界。对此,曾有外国官员“断言”:唐山这座城市,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然而,中国却用令人惊愕的行动谱写了世界奇迹: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统计资料显示,到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恢复建设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当年年底,全市23万户居民搬入新居,占当时总户数的98.5%。唐山人自我总结,10年间,汽车拉走了一个废墟唐山,内部消化了一个简易房唐山,重新建起了一个新唐山。中国在灾后所展现出的惊人重建速度诠释着中国百折不挠的勇毅与不屈,证明着中国自强不息的伟大与不凡,告诉世人任何的艰难困苦都压不垮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

灾难让人类遭受痛苦、付出代价,但灾害也使人吃堑长智、不断进步。40年前唐山是座不设防的城市,因没有设防而加剧了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但以此为节点,唐山大地震成为中国抗震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无论是在地震的监测预报、灾害防御,还是在地震的应急救援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就以地震监测能力为例,到“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了3100多个地震监测台点,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观测线路,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这些测震台网覆盖了我国大陆约90%的国土面积,陆域测震能力普遍已达到2.5级,华北、东北、华中、西北、华东地区基本达到2.0级,首都圈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达到1.5级。

当然,在看到我国防震减灾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方面并非完美无缺,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尽管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多次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建造房屋过程中,当遇到房屋质量和资金投入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为了减少资金投入而忽略抗震措施;再比如,抗震救灾中部门、行业和社会之间应急协作联动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仍需进一步理顺,等等。由于地震灾害的迅即性和毁灭性,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紧拉长和弥补这些短板和弱项,唯此才能有备无患、,在地震来到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时光,或许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痛苦,但无法磨灭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今天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基于此,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应该成为警钟常鸣的永恒教训,未雨绸缪、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应该成为我们以实际行动对这场灾难最好的重温缅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