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爱国情感的有效表达
在社会深刻转型的当代中国,消除非理性“爱国”情感,让理性爱国情感有效表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不懈努力。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正本清源,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我们经常展开全民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刻阐述当今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让人们了解超越法律底线过激行为的危害。针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开设“时事讲堂”专栏,宣传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宣传党的对外政策和重大外交决策。面向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等单位,健全完善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培养大批形势政策教学宣讲骨干,重点针对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面向大众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理性释放爱国热情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表达理性言论,采取正确行动。面对不时发生的重大涉外事件,党政机关要及时进行新闻发布,披露真实情况,宣示鲜明立场和应对部署;各类媒体应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阵地,及时客观报道事件动态,深度分析产生原因,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和我国政府的鲜明立场、决策部署。针对非理性的爱国言行,要将其有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将爱国热情化为强国行动。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约束过激行动。当今中国正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任何活动都应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表达爱国言行也是如此。任何僭越法律底线的“爱国”行为只能授人以柄,损害国家形象。只有理性爱国,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对任何以“爱国”为借口的违法乱纪行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
四是全民齐抓共管,将理性爱国情感转化为正确爱国行动。理性爱国情感转化为正确的爱国行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党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及时研判社会舆情;公安、安全、宣传、统战以及各类媒体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制定相关舆情的应对预案,相互协调配合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担当社会责任,对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
(作者分别为河北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