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打扮巧取三城
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红1军团接到命令,立即派红4团向禄劝、武定、元谋急进。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了解到,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没有去过这几个县,决定由先头分队化装成执行任务的国民党“中央军”,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
红4团抽出三个连,利用先前缴获的一批国民党军服和武器,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当部队到达禄劝时,民团武装看到出现在城门口的这支队伍服装整齐,扛着清一色捷克枪,于是断定“中央军”来了,引着部队进城。县长和军警官绅各色人等“热烈欢迎”,还将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交办的粮款全部交出,并置办丰盛的“接风宴”。
红军要启程,禄劝县县长又通知武定县县长。武定县又作准备,欢迎“中央军”的场面更加隆重,气氛更加热烈。就这样,红4团一天中没费一枪一弹就巧取三城,为大部队直插金沙江赢得了时间。
说服船工巧过皎平渡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先遣干部团一部,一昼夜行进100公里,于5月3日晚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缴获2艘木船。
与此同时,红1军团赶到龙街渡口,但江宽水急,国民党飞机经常低空袭扰,架设浮桥没有成功。按照中革军委命令,他们留下少量部队和工兵继续架桥以迷惑敌人,其余抵达皎平渡口。龙云、薛岳果然上当,断定红军要在龙街渡江。中央红军右纵队第3军团抢占了洪门渡口,因船只少,水流急,不能架桥,部队难以迅速渡江,除留第13团在洪门渡江外,其余也改由皎平渡江。
但红军在皎平渡口一共只找到6艘木船,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只能渡11人。而且,当地还有“夜不渡皎平”的旧俗。
这6艘木船,承载着两万红军的性命,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等直接指挥,严格渡河纪律,不争不抢,保持秩序,确保渡江安全。
他们还找到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36人,杀猪宰羊一天管6顿饭,每天给每个船夫5块大洋工资。船工受红军政策感召,打破“夜不渡皎平”的习俗,6艘船连续摆渡7天7夜,帮助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
5月9日,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骑。两天后,当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岸边留下的几只破草鞋,红军已不知去向,渡船也没找到一艘,只能望江兴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