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没有变”夯实中国信心

“四个没有变”夯实中国信心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促改革、共谋发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重焕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誉。

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期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既是世界发展之趋势,也是中国发展之优势。

再过几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美丽的西湖之畔举行。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席国,中国的表现备受关注。

令人振奋的是,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中国经济的表现,得到了许多国际人士和国际机构的认可和点赞,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

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科林斯不久前就中国经济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经济持谨慎乐观态度,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将强劲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新了对全球经济形势的预测,继续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但把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增速由6.5%提高至6.6%。英国《金融时报》也表示,对中国经济的暗淡展望也许言过其实了。

国际人士和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这是对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正视和鼓励,也向世界传递了重要信息: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脆弱疲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但总量已经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的中国经济依然充满朝气与活力。

其实,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主要基于对中国经济“四个没有变”的基本判断。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数据显示,中国GDP已经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至7%的目标区间内。在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的背景下,这一增长来之不易。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所要付出的努力比过去更加艰辛。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看,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还要看到,尽管我国GDP增速回落,但就业、收入、物价等指标总体表现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1.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扣除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涨幅更加平稳。

其次,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从需求情况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也很巨大,当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拓展市场空间。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我国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当一些产业在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优势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向内陆地区拓展;当一些地区面临比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而经济下行时,另一些地区已经熬过经济转型最剧烈的阵痛期。另外,我国有近14亿人口的市场,有9亿多劳动力,还有7000多万市场主体。

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看,近年来,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有效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而且,我国宏观调控还具备较多政策工具和较大政策空间,这些因素也将为“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从宏观战略看,“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空间和动能,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机遇。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推动实施了一批带动性、互补性、融合性很强的重大项目。

从创新驱动看,中国经济正由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企业更加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8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较前一年上升4位,达到了高度发达经济体水平。在82项具体评估指标中,中国在高科技出口比例、知识型员工、15岁青少年能力(阅读、数学与科学)评估、公司培训等10项指标中全球居首;在全球性公司研发投入、知识与技术产出、无形资产等方面优势显著。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正在有力、有度、有效地推进和落实,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相继出台,都将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