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的“绿色变奏曲”(2)

安吉的“绿色变奏曲”(2)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12年,安吉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55.6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23610元,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1000多元。

“咬定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成材需要十年,而要使大地葱茏,十年远远不够。安吉县的领导告诉记者:只有“咬定青山”才有“绿水青山”;只有具备定力,才能最终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何让绿色常驻,碧水常流?安吉播绿,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把绿植根于每个人的心田。

安吉的孩子,上学第一课就学水土保护。当地教育部门将《生态文明地方课程》作为必修课,共10个课时。“生态县,人人建,爱环境,洁家园”,48字的《生态安吉县民守则》,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孩子们张口就来。每月一次生态日,每月一次环境综合整治,都已成为安吉的惯例。

为了护绿,安吉在制度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只有用法制化、制度化去固化‘绿水青山’成果,才能把山水治理从‘环境保护’跃升到‘生态文明’这个高度,‘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也才能真正写好!”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浸染,农民凭着朴素的经验安排生活、生产。要实现“生态文明”,除了在生产中力禁生态破坏,如何改变生活中“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一窘境?安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垃圾分类在城里也是难题,却在安吉农村早早实现;全县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100%,《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浙江省生态村建设规范》两个地方标准均出自安吉。

安吉白茶闻名天下,但县里早早划定白茶禁垦区,10万亩成为种植面积总限,严禁毁山种茶;水清鱼多,但在安吉捕鱼,要根据水面限量领证;2013年,安吉又发出“禁药令”,草甘膦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准进入安吉地区销售使用,农产品无害化,又走到了全国最前列。

其实,不用做更多说明,只要走进安吉,你就会对“生态文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两句话,有深切的体会:

夏日的西苕溪杂花生岸,碧清碧清的河水,让你忍不住想下河游上一遭。其实,如今安吉每条河流的水质,都可以让你随便畅泳。

记者步入今日的余村,但见翠竹绿林连绵起伏,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奏出悦耳的欢歌。村中心道路上,时不时穿梭着杭州、上海、苏州等地牌照的旅游大巴。

潘春林曾是村里矿山的运输司机,矿山关闭后,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卖风景真的比卖石头赚钱!春林山庄名气越来越大,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

常年在外跑运输的村民胡加兴,看到家乡越来越清澈的河流,回乡办起了荷花山漂流。旺季时,雇工多达60多人……

很多人看过李安拍的电影《卧虎藏龙》,男女主人公在茫茫竹林里比试剑艺的片段,让人目不暇接。那片竹海,就在安吉。由于强力打造竹文化,每逢周末,安吉的山山水水间到处可以看到嬉戏、漫步的外地游客的身影。

当然,“绿色变奏”的最大受益者是这里的群众。仅2015年,来安吉的游客就接近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75亿元。美丽乡村建设12年,安吉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55.6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23610元,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1000多元。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