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畅:影视行业不能只讲资本逻辑

樊畅:影视行业不能只讲资本逻辑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明确提出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电视剧购播不得以明星作为论价标准。

有市场才有价格,“天价片酬”某种程度上正是资本逻辑、市场作用的结果。纵观近几年我国影视业发展,“大腕”几乎成了标配,挑起“收视担当”、“票房担当”的不是影片质量,而是明星阵容。随着收视和票房节节走高,国产片对“明星效应”也愈发执着,小则当红影星打头阵,大则“全明星阵容”齐加盟。唯有观众在其中晕了头:为什么烂片烂剧越来越多?

其实,对影视作品“有阵容、无内容”感到无奈的不只有观众,不少制作方同样叫苦不迭。我国影视业发展速度快,明星资源日显稀缺,不少演员“坐地起价”似乎无可厚非。但要看到,每一部影视剧作的投入都是有限的,明星拿走了大头,其他制作成本必然缩水。真正用于创作的经费寥寥无几,且不说影片质量大打折扣,就连制作公司都常陷于亏本买卖的窘境。一边为资金拮据叫苦连连,一边却又不择手段血拼价码、哄抢演员,现实尴尬下,佳作难成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明星真的值“天价”吗?支付“天价片酬”冲的是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不能说完全没有合理性,但是,在我国总体尚不富裕的阶段,如果一个行业的普遍薪酬高到离谱,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发展模式是否健康。

畸高片酬的背后是社会贡献与个人收益的严重失调:一些“小鲜肉”靠“刷脸”拿片酬,一部影片酬劳近亿;更有甚者拍戏连台词都不背,只念“一、二、三、四、五”,再由配音演员后期加工。“看脸经济”导致了影视行业的畸形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公平形成挑战。过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使得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社会分层明显,阶层固化加剧,任由这种扭曲的财富分配方式继续,只怕会使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既然是文艺创作,就该有点文艺创作的样子,就该担当起用真善美的内容去浸润人心的使命。对影视业而言,在谋利捞金的同时切不可放下社会责任的担子,应当把更多资源还给艺术创作,把剧作的品质内涵、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用好作品引导社会风向,用行业公平带动社会公平。而对于演员来说,“戏比天大,德如地厚”,品行与担当才是公众人物最大的荧幕作品。我们高兴看到每一个演艺从业者名利双收,但我们更渴望看到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的期盼和责任,自律自爱,德艺双馨。

限制“天价片酬”并非要剥夺市场的支配权,而是旨在给烧坏头脑的影视行业降降温,让中国影视剧从野蛮、粗暴的生长中冷却下来,回归理性,回归正常。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