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章先捐款,权力太任性

盖章先捐款,权力太任性

8月30日,网友“咚咚咚”通过微信留言向晚报新闻热线反映,自己因注册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在去社区居委会盖章时遇到了为低保捐款的情况。该网友表示,感觉是不捐款就盖不了这个章,很郁闷。(网易新闻)

按理说,捐款是表达善意的一种个人行为,不应该以任何形式的规章来约束,但根据网友反映,云南一社区办事盖章先得捐款,的确很荒唐。新闻曝光后,引起了不小的舆论浪潮,对于社区的做法公众一边倒地反对,认为即便为低保户筹集善款,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句“盖章先捐款”咋都有点行政干扰的意味,权力任性令人反感。

872

在笔者看来,老百姓来办事,社区理应热忱服务,倘若将捐赠作为一种“任务”、一种“指标”与服务“捆绑”,违背道德情理,更有违民本精神。其次,对于老百姓而言,面对社区提出的要求,容易陷入“不捐款就盖不了这个章”的错觉,即便有抵触情绪也被迫选择捐款,而这与慈善应有的自愿性背道而驰。再者,社区提出按照个人经济情况,捐款300至500元,更有下指令之嫌,难怪网友吐槽,明码实价的捐款建议其实就是捐款“指导价”,当“自愿”捐款有了“指导价”之后,何来自愿?

事实上,社区为困难人群发起捐款倡议本无可厚非,但居于道德高地之上,向民众发号施令的方式的确欠妥,容易陷入“逼捐”的质疑。而究其根源,还是权力任性惹的祸,把捐款资金异化成了“盖章费”,让老百姓尴尬两难,被迫“献爱心”。而社区打着慈善的旗号,为捐款披上行政外衣,显然是不合情也不合理,是对权力的滥用,也是对老百姓选择权的不尊重,的确该叫停,让慈善捐款回归“自愿民主”之义。

其实,近几年,类似“逼捐”的案例不少,甚至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哭笑不得。而行政出马的“慈善捐款”,一方面让公众产生抵触情绪,使善心和爱心蒙上一层灰,另一方面,也让公众对政府权力傲慢嗤之以鼻,让党政队伍形象无形中“被抹黑”,因此,相关部门该划定纪律“红线”予以规范,让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回归其初衷而不是在变味中阻碍了“正能量”的传播。

最后,笔者想说,“盖章先捐款”让人读出了“办事需收钱”的意味,这当中的“底气”显然来源于手中的权力,更是社区工作人员漂浮作风的“缩影”。希望这起风波能够成为一本反面教材,让更多基层单位有所反思,树立宗旨意识,念好“服务经”,也但愿各地相继出台相关规定,对权力进行有效约束,让“被捐款”现象不再重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