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2)

楼宇烈: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2)

发扬中国文化的自觉自律精神

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仁”的概念。孔子之所以强调“仁”,是为了挽回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状态。怎么挽回呢?就是把你一切的行为都回到周礼上去,回到原原本本的“仁”。《荀子》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就是自爱。只有自爱的人,才会去爱人,也才会被人爱。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才是中国文化自觉自律的理念。

自觉自律,也是一种道德的观念。在先秦时期,“道德”是与“仁义”相对的。道德是一种天性,而仁义是一种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讲,仁义也就是一种修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够把内心的质朴与外在的修饰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心本质的一种表露。文明以止,也就是要通过外在的教育,让人明白“止”的道理。

所谓的“礼”,它的作用在什么地方?“礼别异”,就是通过礼,让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状态及区别。人与人是平等的,但不等于人与人的身份是一样的。我们要通过礼来认识不同的身份,还要认识到不同身份背后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父母,“生而养,养而教”就是他们的责任;作为子女,“父慈子孝”,对应的责任就是孝(还包括顺、敬等)。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魏晋玄学家王弼对“孝”的定义最为妥帖:“自然亲爱为孝。”孝是一种自然亲爱的伦理。相比于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强调职责,强调尽伦尽职。教导人们通过礼乐教化明白自己的身份,然后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尽自己的职责。

人类不仅需要自我管理、自我节制,还需要把这种管理与节制扩之于万物中。1955年,我到北大求学,那时的海淀区,还随处可见水塘。而现在,很多水塘都消失了。现在我们强调“生态伦理”很重要,但还要建立“科技伦理”。什么是“科技伦理”?就是在我们人有能力去做的时候,还要考虑该不该做。要更多地考虑到我们跟万物的关系,考虑子孙万代的事情,考虑到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是一个科技伦理的问题。我们人要有一种自觉性,也需要发扬中国文化的自觉自律精神。

人文文化,还可以相对另一面来讲,就是“物文文化”。物文文化,就是一切以物为中心。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引起了西方很多人的思考。人从神的光环下站出来了,本来应该更理性。可是,人怎么能做这样没理性的事情,去发动战争呢?一切战争最后的目标,不就是争夺资源和财富吗?为了争夺资源财富,人类可以互相残杀,做出非常不理性的事。人的自我主体丢失了,变成了物的奴隶。有的学者提出:我们现在还应举起人本主义的大旗,被称为“新人本主义”。也就是要重新树立人的主体性,回归自我。但真正要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