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我们的脚下即是长征

【长征精神】我们的脚下即是长征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讲话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红军长征胜利距今也有八十年,对一个人而言,八十年也许是一生的距离,但对一个政党而言,八十年仅一是一步间的遥远,对一个民族而言也只是回头的一瞬。笔者感到,红军长征之于我们,无论从时间上看,从空间商看有多遥远,都无法淡去它蕴含的精神价值,因为我们心中的信仰正是红军长征道路的延续,我们的脚下即是长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它是人类挑战自然的战斗凯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今天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乃至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不竭动力。我们的脚下即是长征,是因为我们正不断继承长征精神,如果失去了长征精神,我们的道路也会更加波折,我们的前途也会更加危险。

1062

习总书记在大会上说道:“一个不记得来时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笔者感到,一个不记得来时路的党员,是走向绝路的党员。我们回顾长征,不单单是为了纪念那段光辉历史,更多是从长征中思考对信仰的“警醒”。八十多年前,我们有背叛革命的孔荷宠之徒,八十多年后,我们也有背弃理想的万庆良之辈,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忘却了信仰,背离了人民,在声色犬马中走向历史的绝路。

相对于八十年前的红军长征,我们的“新长征”道路,虽然没有尖锐深刻的生死考验,但风险依然存在,压力依然重大。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来自环境的诱惑比艰苦的磨难更为深重。不少“落马”的党员干部也许在入党之初,都保有优良的品质,但随着权力的增大,诱惑的增加,淡忘了信仰,失去了警惕,他们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身败名裂。回过头来,我们有的同志虽然没有在大方向上背叛党的道路,但面对我党远大的理想,却流连于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在事业心上止于当下,这种消极的态度亦不可取。

“石可破也,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习总书记曾不只一次,引用这段来自《吕氏春秋·诚廉》中的名句。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在动态塑造中形成的,我们不能保证时刻都处于“最完美”的状态。但面对环境的纷扰,只要我们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信我们追求的是真理,坚信我们遵循的是规律,坚信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管外部风雨多大,我们的信仰就不会产生一点波动。红军长征道路虽然几经波折,面对过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但红军的队伍却没有一点垮掉,红军的步伐也没有一丝混乱,原因也在于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红军长征之路止于会宁,我党“长征道路”依然遥远。但只要我们守住初心,坚定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脚步就永远在路上,我们就能用生命延续人类历史上的那段不朽传奇。

(作者单位:海南省军区某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