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塑经济全球化话语权(3)

“一带一路”:重塑经济全球化话语权(3)

三、世界对“一带一路”的期待

2015年11月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一位埃及学者感慨:“多少年来,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输出军火与动荡,是为了攫取石油;只有中国带来经济发展合作倡议,我们求之不得!”

的确,“一带一路”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共同复兴,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逻辑和经济全球化逻辑,开创21世纪人类新文明。

世界正从传统媒体、产业和经济全球化走向新媒体、新产业和新经济全球化。近代以欧美百万、千万、亿级人口实现工业化为经验的西方话语体系遭遇当今几十亿级新兴国家人口实现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普世价值的边界不断被厘清,这也为发展中国家从观念、理念上走出近代、告别西方,提出21世纪更具通约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实现软实力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世界期待分享中国机遇、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民意基础坚实。习近平主席2013年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这是世界“中国热”盛行的写照,折射出世界渴望分享中国机遇、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以推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解决各国面临的发展难题。“一带一路”帮助实现联合国后发展议程,倡导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引导世界“中国热”走向,提升我国的话语权。比如,我国国家电网的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网,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再比如,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2020年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不像GPS依赖网络,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远程教育,扫除文盲,脱贫致富,ICT系统(信息通信技术)也将鼓励后发国家实现“变道超车”的梦想。

正如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远”所揭示的,中国的发展只有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伴,实现共同发展和文明的共同复兴,才能行稳致远。与此同时,中国模式鼓励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打破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神话,还原了世界多元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