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发挥国有金融企业党建的独特优势
推动国有金融企业新一轮改革,要始终遵循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两个“一以贯之”,将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科学管理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始终牢记国有金融企业肩负的责任。国有大型银行要责在人先,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努力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之一;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大作为,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国有金融主力军作用,统筹运用信贷和非信贷、融资和融智等多种手段,做好全方位金融服务;对接“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争取国际金融市场话语权,为国家利益保驾护航;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定制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想方设法解决好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深化改革增添新动能,加快向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智慧型和创新型银行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在支持实体经济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探索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创新。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在公司治理各环节的重要制度设计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下大力气改变过去“叠床架屋”式的多层管理模式,探索整合董事会与监事会重叠职能,既完善内部制衡,又进一步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的运行效率。着力夯实基层党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大型银行基层机构管理偏松偏软的现象,增强内生性风险控制能力。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探索创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国有大型银行治理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职代会、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优势,在治理机制设计中进一步强化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把国有大型银行公司治理提升到新水平。
将严的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国有大型银行要做出表率,把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治行紧密结合起来,将管党治党和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坚持严字当头,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确保国有大型银行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紧盯“关键少数”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银行各级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标杆意识和表率意识。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内部管理从行政化向信息化、流程化转型。优化整合监督资源,将纪委、巡视、监察的监督与内部审计、内控合规等方面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协同,提高监督实效。严格风险控制管理,秉持稳健自律的经营风格,不跟风逐利,不参与恶性竞争和金融炒作。完善全员全流程的风险与内控合规体系,引入大数据和系统机控手段,夯实前中后台“立体式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国有大型银行“市场稳定器”作用。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金融干部队伍。强化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在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广纳群贤的人才选拔机制。着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确保干部队伍政治坚定;倡导专业专注,把握银行经营规律,确保干部队伍业务精专。促进“两种人会师”,努力将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成懂经营善管理的金融行家里手,将银行各个岗位上的专家骨干培养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扣宗旨信念“高线”和纪律规矩“底线”,严格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从政治上、业务上强化责任担当,对于不敢作为不愿作为、自律不严作风不正的干部一律不予提拔重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人人有压力有动力、想作为敢作为。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