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星:以科技创新破解土地难题(2)

曹卫星:以科技创新破解土地难题(2)

全面提升土地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科技协同攻关

瞄准世界土地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一是面向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工程技术创新。深化对耕地保护的理论认识和规律研究,拓展农用地质量调查与监测技术,开发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技术,着力研发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退化土地治理、荒废土地利用、土地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加强土地工程化和生态化技术应用。二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技术创新。加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基础理论研究,全面发展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多规融合、建设用地布局与规模控制、建设工程节地、土地立体开发等关键技术,持续发挥缓解国土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作用。三是面向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加强“智慧国土”技术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资产核算的理论研究,大力发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监管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理论方法,研发智慧国土工程技术及监管平台,完善国土资源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现代化智能化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积极谋划申报土地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进“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全面落实。一是耕地质量提升与管护方面。主要研究耕地质量关键要素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产力形成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耕地质量改良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研发耕地质量指标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及产品装备;完善耕地质量与生产力估算模型及预测预警系统。二是国土优化开发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土地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格局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规律及优化开发技术;研发建设用地再开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矿区国土恢复治理、海岛海岸带国土开发与保护和低丘缓坡生态开发等技术体系。三是国土资源大数据与智慧国土构建方面。研究国土资源全尺度数据整合与大数据构建技术;研究国土大数据深度挖掘与知识发现及实时感知与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建设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全天候的综合监管平台。

加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科技协同攻关。目前,土地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比较少,制约了土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跨越。为此,一是加快组建新型土地科技创新机构。搭建国家土地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系统化、协同化的科技创新攻关。二是积极推进土地科技协同创新攻关。要打破系统壁垒,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和市场等创新要素整合。国土资源重大创新任务,可由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装备研制;并注重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改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土地科技创新活力。要逐步消除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一要切实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科研主管部门要推进简政放权,赋予科学家更大自主权,支持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改善科研经费管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工作环境。二要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着力改进现有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创新人才跨部门、跨单位、跨地域流动,培育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三要创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统筹土地调查、评价、规划、整治和管理等方面的研发资源,建立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和科技成果需求反馈制度,努力提升成果转化率和综合效益。四要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试点示范带动能力。土地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需求,部署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应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