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助推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实施。一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的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并加以扶持,综合考虑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当前扶贫的关键是理顺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供需对接关系,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挖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优势,使之在市场开拓上弱鸟先飞,为形成产业全链条、城乡全对接的新格局打下基础,让农民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破解扶贫资金缺口问题。调动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及各类市场金融机构的扶贫积极性将成为当务之急,互联网金融将为金融资源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对接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克服财政资金扶贫的局限,形成市场资源对扶贫开发的有力支撑。通过改造金融流程、创新金融产品,迅速识别农户风险,确定信贷额度,对借款农户的资金流、商品流实施持续监控,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地接受扶贫对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提供新的模式和契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必扶智,教育资源的贫乏是导致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较低、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也是传统教育模式一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贫困地区互联网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向贫困地区输入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提高当地劳动力素质,并逐步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延伸。通过“云教育”、远程教育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法律服务、政策扶持、管理技能、市场要素等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让贫困地区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吴根平:以“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2)
- 以数智技术助力提升党内监督质效2025-07-28
- 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2025-06-05
- 信息感知:联合作战的关键驱动2025-05-13
- 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打赢脱贫攻坚战(上)2025-04-25
-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2025-03-14
- 数字法理学的基本范畴2025-02-21
-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基本特征和防治路径2025-02-10
- 北京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2025-02-07
- 春节假期怎么过?大数据揭秘多元年味儿2025-01-22
- 数字赋能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2024-12-27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以基层减负“利剑”斩形式主义“荆棘”
- 工业锈带蝶变成绿心公园:书写人与自然共生新篇
- “小票根”充分释放消费“大能量”
- 暑期档票房突破75亿元,见证120年电影荣光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久林:从苦难到辉煌 抗战精神照亮复兴路
- 【廿四节气·立秋】走过夏之绚烂,迎来秋之收获
- 向海图强 系统推进海洋经济质效跃升
- 黄海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 创新“种子”,助力产业更多生机和活力
精选视频
中华觉醒!抗战精神成为民族基因
血肉长城!敌后战场铸就中流砥柱
蓄谋已久!日本步步紧逼挑起战争
【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三层拆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苦难到辉煌 抗战精神照亮复兴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策成效和实践案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