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助推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实施。一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的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并加以扶持,综合考虑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当前扶贫的关键是理顺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供需对接关系,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挖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优势,使之在市场开拓上弱鸟先飞,为形成产业全链条、城乡全对接的新格局打下基础,让农民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破解扶贫资金缺口问题。调动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及各类市场金融机构的扶贫积极性将成为当务之急,互联网金融将为金融资源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对接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克服财政资金扶贫的局限,形成市场资源对扶贫开发的有力支撑。通过改造金融流程、创新金融产品,迅速识别农户风险,确定信贷额度,对借款农户的资金流、商品流实施持续监控,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利用大数据动态监测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地接受扶贫对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提供新的模式和契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必扶智,教育资源的贫乏是导致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较低、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也是传统教育模式一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贫困地区互联网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向贫困地区输入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提高当地劳动力素质,并逐步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延伸。通过“云教育”、远程教育等网络教育平台将法律服务、政策扶持、管理技能、市场要素等高质量、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借助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让贫困地区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吴根平:以“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2)
- 以数智技术助力提升党内监督质效2025-07-28
- 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2025-06-05
- 信息感知:联合作战的关键驱动2025-05-13
- 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打赢脱贫攻坚战(上)2025-04-25
-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2025-03-14
- 数字法理学的基本范畴2025-02-21
-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基本特征和防治路径2025-02-10
- 北京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2025-02-07
- 春节假期怎么过?大数据揭秘多元年味儿2025-01-22
- 数字赋能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2024-12-27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丨 文化+科技,何以“双向奔赴”?
- 未来五年,北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游憩活力群
-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将伟大抗战精神种进孩子心田
- 扬科技创新之帆,奋力驶向科技强国彼岸
- 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在智能时代焕发全球共生力
- 【党员课堂】宋亚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
- 刘志明:【党员课堂】加强警示教育 永葆政治本色——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 顺应发展潮流,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 北京上市公司三项业绩数据全国居首
- 九部门出台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扩大服务消费
精选视频
【2025北京文化论坛】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文化遇见AI:重塑创意产业的底层逻辑
【2025北京文化论坛】习近平文化思想|数字时代的文化“供”与“需”
【2025北京文化论坛】理论看点 | 舒小峰:西山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渊源
【2025北京文化论坛】理论看点 | 朱永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遗产有哪些?
【2025北京文化论坛】理论看点 | 朱永杰:运河在历史上对北京城的影响
【2025北京文化论坛】理论看点 | 莫林虎:留住老城乡愁记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