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在开放中增强我国发展新动能

陈文玲:在开放中增强我国发展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全面开放、深度开放、高水平开放和对内、对外同步双向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应主动引导和主动为之,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创新发展、全面引领发展、全面增强动能、全面提升质量的新时期。

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我国从区域性大国迈向全球性大国

开放发展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关键理念。开放带来进步和发展,封闭导致落后和僵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框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肩负更多的国际责任和期待。中国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能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在进行时。

对外开放是抓住全球化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由路径。中国30多年高速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中国作为追赶者需要开放,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更需要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放发展理念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提供了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拓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道路,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空间。2016年9月,中国举办了G20杭州峰会,弘扬了新发展理念,提升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标志着中国大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心。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今后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通过双向开放统筹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塑造我国对外竞争新优势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通过双向开放形成更高层次的资源配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更好统筹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有效途径。上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世界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引进来”承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使中国成为全球要素重组和产业集聚的平台和载体,也使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制造业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各国既存在携手应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全球化进程中共同挑战的需求,又存在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制高点的激烈竞争。因此,以重塑全球价值链、重建新经济新业态、重构国际经贸规则为核心内容的世界经济变革对我国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不能满足于“坐等成交”“守株待兔”“引进来”的开放方式,需要主动迈向国际市场学会优化和配置资源,在更宽广的领域获取更高层次开放带来的“新红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走出去”的规模渐渐接近“引进来”的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国累计实现境外投资5000多亿美元,2015年实现1456.7亿美元,基本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相当。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达到13.8%,进口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出口增幅。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因此,必须以新视野、新思路、新举措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综合国力和生产力,既充分发挥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实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