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邬贺铨:大数据驱动与互联网思维(3)

物联网及窄带物联网

互联网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底层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传感器等实现对物件的信息采集与控制,通过通信网络汇集信息。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决策。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从连接人到连接物的应用拓展。物联网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广受关注,但其的发展和普及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传输手段。智慧城市等应用需要低功耗广域物联网,而WIFI、蓝牙技术、光纤和移动通讯网络虽可用,但难以满足可靠性和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因此,目前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终端仅有6%。

2016年6月,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物联网标准会上通过了一个窄带物联网标准NB-IOT。它是在运营商的频率上挤出一个频段200kHz,用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支持多个物联网连接,采用一些先进技术,每个信道容量能达到几十到几百kb。它有四大特点:一是广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比现有的网络增益高20dB,覆盖面积扩大100倍。二是大连接,一个扇区能支持10万个连接,比现网高出50-100倍。三是低功耗,终端模块功耗为2G的1/10,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低成本,单个接连模块目标1美元。未来,窄带物联网将为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应用开辟一个很好的前景。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谷歌研发出一个眼镜,摸一下镜框,就能翻页。挂在胸前的手机可投影到手臂上,那么在手臂上就可以浏览手机信息。还有的公司研制出蓝牙钢笔,它可使记录在纸上的信息同步传送到手机上。另外,百度也开发了一个眼镜,一边是摄像头,一边是送受话器,它将你看到的东西送到云端,搜索之后,给以解释,实现了所见即所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那么,我国13亿人中有残疾人,他们怎么上网呢?盲人阅读的书本是凹凸不平的,而屏幕不可能凹凸不平,怎么办?手指阅读器。手指上戴上一个装有摄像头的指环,手指指到哪个词,指环就自动读取,甚至还可以翻译出来。盲人不知道手指指到哪里?不要紧,有震动功能,每翻一页,指环会把手指挪到第一个词上,读完一个词再引导到下一个词。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应用。比如,你在商场试穿一条红裙子时,还想试试蓝色的,不一定要换,只需要对着镜子说我要换成蓝色的,那你想换成什么颜色就会换成什么颜色,甚至还可以修改这条裙子的款式。这就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结合。另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培训工人。不会修汽车的工人戴上眼镜,跟着眼镜的指示,一步一步完成汽车修理的工序。阿里公司还希望将虚拟现实用在购物上,把手机当成眼镜,进行日常消费。总之,现在各种各样的视频宽带化促进了大数据的出现。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2008年世界上平均每个网民每个月下载1G,2014年平均下载10G。现在,全球新产生的数据量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2015年全球新产生的数据量是8.2ZB,可以装满2600亿个32GB存储容量的iPad,这些iPad可以堆砌起9座中国长城。到2020年,全世界新产生数据量将达到40ZB,如果把它们全部存入蓝光光盘,那么这些光盘的重量相当于424艘10万吨以上的尼米兹号航母的重量。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没有权威的定义。可以说,大数据代表了由大容量、快速增长和多样性表征的、需要特定技术和分析方法将其转换为有价值的信息资产。大数据首先是量很大,其次是变化很快,再有变种很多。Word、Excel表达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视频、照片就是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仅是大、快、变不足以说明大数据有用,关键是价值。严格来讲,大数据价值密度低,也就是说,大数据中的大部分都是垃圾,要通过沙里淘金、海里捞针,把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正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才珍贵。

大数据挖掘,首先要有数据资源,以便技术采集。其次,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然后在后台,还需要一些大数据挖掘软件和方法来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建模是比较难的,不过目前美国MIT大学提出了自动建模方法。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举个例子。2012年10月,微软研究院院长里克·雷斯特博士在天津的演讲中,介绍语音机器翻译技术。这种技术基于上百万网页素材和大数据及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将演讲者所说的英文实时翻译成中文,并用演讲者的声音和文字展示出来。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在与李世石进行人机围棋大战中,用的是同样的技术。这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信息融合和信息抽取。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将拍摄、搜集的大量古罗马遗址照片,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拼接起来,这样就可以还原一个古罗马。另外,为突出视频或图片中我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屏蔽其他无关内容。大数据利用信息融合技术,从时空分布的信息中综合出一个全局的观念,它利用信息抽取技术,从复杂的信息中突出我们所感兴趣的部分,这就是大数据分析。它使我们有全局的观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所关注的东西。

大数据的虚拟化和可视化。为了确诊患者的肺部病症,医生可能要看几百张、几千张CT扫描图,工作量、难度都很大。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把这些CT扫描图合成一个虚拟肺,之后医生就可以综合观察患者的肺部问题。大家知道,在乳腺癌活检中最难的是如何真正找出有癌细胞的位置,这非常考验医生检测的准确率。美国一个高中生,与一家医院合作,以机器学习算法分析760万乳腺癌患者的数据,设计了定位活检乳腺癌细胞的算法,位置准确率达96%。

大数据,不是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将一大摞文件、图表交到领导手上,而是必须要通过大数据挖掘,最后得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视频、一句话,成为最简明的决策数据。

人工智能的发展

大数据离不开人工智能。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认为依靠计算机能力,就可以谱写被认可的乐曲,写小说等。但是,这些都没有实现。后来,又提出专家系统,它是把多个专家的经验输入计算机,就好比把很多名医的处方结合在一起。专家系统的出现,把人工智能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它永远只是模仿,无法超越专家。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学习。人类跟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学习。专家系统只显示出专家曾经做过什么,不会比专家更好,但现在它能学习,就会比专家更好。比如刚才提到的阿尔法狗,它利用现存于人类数据库中的围棋棋谱,通过自我对局3000万盘的方式学习、训练,得到了完整的围棋程序,最终战胜了围棋大师李世石。这就是因为人工智能会学习。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从高大上走向接地气。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很广,目前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走到了一个新时代——“大智移云”时代。何谓“大智移云”?具体说来,“大”是指大数据,“智”是指智能化、物联网,“移”是指移动互联网,“云”是指云计算。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司曾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创新平台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全世界以计算机为创新平台;2005年以前,全世界以互联网为创新平台;到2020年以前,移动宽带、云服务、社交应用和大数据将成为新的创新平台。预测“大智移云”将支撑2020年全球信息产业收入的40%和增长份额的98%。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 王莹 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