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视角下“看齐意识”的推进历程(2)

党史视角下“看齐意识”的推进历程(2)

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都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由此可见,“看齐意识”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着重发力点。

“看齐意识”的成熟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一时期党的文件中,“看齐”的广度得到扩大,并呈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即要求大家与“先进单位”“先进典型”“先进标准”“先进生产者”“先进水平”“进步分子”等看齐。针对执政之初的复杂环境,党中央提出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向全党发出“一切共产党员都必须加强关于党的集体领导的观念”的号召。为深化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全党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二是剔除党内无组织、无纪律的“害群之马”“异己分子”。整风整党运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政治生活的风气,增强了党的领导权威,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顺利建立。此外,为增强党员干部对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防止骄傲情绪和夸大个人作用的倾向在党内滋生蔓延,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提出了可以看作是增强“看齐意识”的“六条规定”,对维护党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看齐意识”不断走向成熟。

“看齐意识”的重提强化

自1945年毛泽东使用“向中央基准看齐”的表述之后,时隔70年党中央再次把“看齐”同“党中央”放在一起,并将“全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表述精辟概括为“看齐意识”,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深刻阐述了“看齐意识”的重要意义,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而使“看齐”在全党喊响起来,成为振奋全党精气神的最强音。首先,自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看齐意识”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看齐意识”。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精心部署,在全党一环扣一环、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目的和着眼点都是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散漫等“看齐意识”不强的问题。再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反腐,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虎拍蝇猎狐”齐发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在党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从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最后,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制度上来保证“看齐意识”的贯彻落实。也就是说,“看齐意识”不仅仅是喊得响的口号,更应该是踏踏实实的全党行动。只要我们88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地体现高度的“看齐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