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虹: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绿色金融发展

蓝虹: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绿色金融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紧密联系,从绿色发展价值观、绿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绿色发展是经济增长源泉等几个方面阐述绿色发展,构建了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

绿色金融是解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问题的重要支撑

绿色金融战略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代际和当代协调平衡的重要支撑。金融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资源的跨期配置功能。金融通过期货、期权等手段,为未来的资源定价,并将未来的资源与现有的资源相衔接,从而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功能。二是提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功能。金融中介通过提供信息,实现资源跨区域甚至全球配置。三是提供资源更高层次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在现实中,跨时空和跨区域资源配置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只有借助金融中介的信息收集和展示,以及为未来资源定价的功能,才能为这种跨时期和跨区域的资源配置提供经济决策的充分信息。

四是降低跨期和跨区域资源配置、交易的风险,减少交易费用,促进实现交易。因为跨期和跨区域进行资源配置,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不确定性更强,更容易导致交易风险。但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可以对冲风险,扩大和延伸供给与需求链,使资源配置的时空跨度和区域空间跨度更大,促进实现更多、更广泛交易。五是通过对供给者和需求者投资,使潜在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转化为真实的市场供给者和需求者;另外,通过对供给者的投资,将促进其技术创新,扩大其供给产品的能力和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带来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率。

由于生态环境资源处于经济增长产业链的最上游,所有经济增长所需求的一切物质都依托于生态环境系统供给。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经济工具,其在发挥更高效、更高层资源配置功能时,必须以生态环境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为主要依据,才能更好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跨期跨代有效配置的重要目标。以这样的模式和内涵运作的金融系统,就是绿色金融。因此,绿色金融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和工具。

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绿色金融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刚性稀缺。这是对目前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突破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仍然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刚性稀缺特征的认识。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规模远远小于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前提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投入要素纳入分析和考量。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和强度快速增长,已经扩张到接近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的边界,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必须改造。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的金融学理论,必须按照党中央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将生态环境资源刚性稀缺特征纳入其理论逻辑的范畴,并且作为最基本的考量和出发点。此外,还必须考虑如何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加大生态环境供给,并将生态环境红线纳入金融配置资源的标准体系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