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方泱泱大国命运多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和政治组织前仆后继,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其他各种政治力量没有完成的艰巨任务。
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路悲壮坎坷。“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曾经辉煌过的民族才能明白复兴的真正含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中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民族,也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民族。然而在近代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竟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那时起,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
到20世纪初,中国深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政治上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经济上饥荒不断、积贫积弱,文化上缺乏自信、迷失自我,帝国主义侵略全方位渗透,人民深受奴役压迫,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俄国十月革命为当时举步维艰、踌躇不前的中国革命带来了一丝曙光,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漫漫征途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希望。我们党从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发展为到现在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然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1978年以后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因此“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中国人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展开,人们对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统一。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办好中国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现实要求: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党
实现中国梦任务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重要关口。党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并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考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历来都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法宝。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崇高理想信念、强烈忧患意识和严格组织制度的先进政治组织,不仅有在艰难困苦条件下攻坚克难的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无论是胜利进城后的“进京赶考”,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赶考”,越是到关键阶段、重要节点,我们党越是狠抓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这为我们党能够成功赶考、应对挑战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包括对“人”的全面和“事”的全面,“人”的全面是指要覆盖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事”的全面是指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四种形态”落到实处,抓早抓小,标本兼治。实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里程碑。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彰显了党中央直面现实问题、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决心。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化、常态化纵深发展,昭示着管党治党踏上新征程。当前,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