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河南的,这是围兜,小孩子这一身装饰起来很可爱。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今天的我们可能不了解它、不认识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漠视它或轻视它。时代在前进,过去的创造可能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但其创造的本质、其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依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手工艺中因材施艺、因地制宜的创作法度,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人文讲究,独运匠心、宛若天成的艺术创意,是它无法被现代生产方式与技术形式所取代的卓越的文化价值。
二、中国手工技艺作为文化的产物,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与创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民族智慧的结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了解与认识“民间智慧”,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那些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口头传说和描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礼仪和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刚才我谈到了,很多语言在消失,文化也在随之消失。语言能够传递感情,表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性格。语言比较有感染力的是东北,你要是跟东北人生活在一起,没几天你就说东北话了。要听有趣的话,你听陕西人、四川人摆龙门阵,很有风趣,表达方式不一样。北京偏向于移民文化,所以表达的时候比较简单。最有意思的是天津人,你要是跟天津人讲:“今天咱们能上这个车可不容易。”“嘛玩意儿,咱不来他敢开吗?”他还幽默一下,实际他不来,人家照开,是不是?大家可以细想,这个语言东北人说不出来,西北人说不出来,只有天津人能说出来,天津人说话都跟说相声似的。乡情、乡亲、乡音,乡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乡音里也充满了智慧。
表演方面,有音乐、戏曲、舞蹈,内容非常丰富。还有我们的节日、礼仪,包括信仰。过去,我们把信仰当做毒害人民的“鸦片”,现在不是这种认识了。其实信仰没那么复杂。按我理解,什么是信仰?一个人的追求叫理想,许多人的共同追求就是信仰。如果这信仰要形成一种理论,那就是宗教。宗教是什么?宗教属于哲学范畴,是不同的人群对世界的认识。
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像我们的二十四个节气、物候历,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在黄河流域实现的,是根据生产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就更多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