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实现强军梦想的军事战略选择

严安:实现强军梦想的军事战略选择

当代中国要实现强军梦想,在军事战略上必须过三道关:一是美国关,二是日本关,三是台湾关。当前的钓鱼岛之争、台海之争如果引发中日和中美战争,日、美如果实施“空海一体战”,中国以什么战法克敌制胜?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探讨和不断回答的重大问题。

综观战法演进的历史,深刻把握国情、军情,无论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新安全观、提高国家的战略竞争力,还是推进新一轮军队改革、壮大国家的军事实力,都迫切需要创新或建立新的战略战役理念。

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战争始终是在客观存在的各种空间中进行的。农业时代的战争,主要是在一定的地理平面上展开,也可称为完全平面战争。工业时代的战争,已经开始在空中、海下进行,突破了地理平面的限制,它可以称为立体化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则从可见领域和一般三维空间,突进到电磁、太空、深海、网络等空间,演变为多维空间战争。

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武器装备决定战争样式。从单一空间作战走向多重、复合空间作战,从平面空间作战走向立体、多维空间作战,这种进程是生产力空前发展、生产关系深刻变革、军事技术不断飞跃的结果,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5万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石斧、石矛的攻击距离,顶多不过百米。3万年前的弓箭,直接攻击距离也不过百米。公元前3000年,剑、盾、战车等武器的防御与进攻作战空间,一般都局限于人们的浅近视野之内。

公元1250年至1300年,当中国人开始使用青铜炮或铁炮时,作战空间出现了第一次大跨越。它的攻击范围比冷兵器成倍提高,军队的作战空间随之扩大。1833年以后陆续发明的步枪、炸弹、铁甲战舰、格林机枪等,宣告了作战空间从人类体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空间,向火力、机械力开拓的更大空间跨越的时代已经到来。

1864年2月17日晚,美国人使用手摇柄驱动潜艇炸沉豪萨托尼克号(USS Housatonic)护卫舰;1915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开始使用木骨架双翼飞机作战;1916年英国人制成第一批坦克并在法国北部桑河之役中使用;1927年美国制造的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列克星顿号竣工时,战争空间便向立体化迈出一大步。

1942年德国发射V-1型火箭,并在1944年首次用于轰炸伦敦;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SS-6型,射程达到9600公里;尤其是当通信、电子、雷达技术进入军事领域后,战争的空间骤然扩大到国际、洲际范围,突进至原子空间和电磁领域。立体战场向多维战场的转变初具雏形。

多维空间作战和大空间作战的时代。1960年1月23日,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潜艇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近11000米深处;1969年美军在ARPA(阿帕网)制定的协定下建立起“因特网”(Internet);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21世纪,北约制定《NNEC联盟统一信息空间构想》,谋求于2015年前建立“统一信息空间”;美、俄等世界大国纷纷推进太空军事化,扩张网络战力量,打造深海作战平台,发展网电一体攻击武器、大功率电磁武器、新型激光和微波武器等,共同将现代作战空间一步步从陆地、海洋、天空,扩大到环地太空、电磁、网络等各种新兴领域。

有人讲,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一场“信息化战争”。其实,从本质上说,它更是初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大空间作战”。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它是第一次基于“全球阵地”和“全球系统”发起的一场战争,即:第一次在战役行动中成规模使用了太空中的卫星、深海中的潜艇、虚拟空间中的数字武器,以及可以攻击电磁体系的多空间作战平台;第一次首先依靠电子、网络、通信、数据等攻击掌握战争主动权。从那时起,大到对科索沃、阿富汗等国家的作战,小到对某一恐怖分子的“定点清除”和无人机作战,所有行动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作战、立体作战、联合作战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前所未有的维度、广度、深度上,遂行大空间作战。

根据当代科技发展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断言:随着人们对客观空间科学探索取得不断突破,下一代战争将渗透到更多更广更大的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是更具典型意义的大空间作战或极大空间作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