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4)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4)

“半路出家”,治学由经济转入语言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周有光奉调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先后担任文改会委员和副主任、国家语委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最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多数人主张用汉字笔画字母,只有周有光及少数人主张用罗马字母,毛泽东也赞成前者。周有光回忆:“毛主席问我到底赞不赞成汉字笔画字母。我不敢反对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说话;再问,还是不说话。毛主席见我不说话,于是宣布休会。”后来,周有光把他写的《字母的故事》给毛泽东看。再开会时,毛泽东主动提出,汉语拼音还是用罗马字母好,国际通用。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字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