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纪检队伍

苏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纪检队伍

锤炼“打铁人” 严防“灯下黑”

摘要:制度是管党治党的利器,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宝。苏州市纪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陆续出台《机关工作人员请销假暂行规定》《外出活动报备审批暂行规定》等26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谈话机制,规范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用制度框定红线、筑牢底线。

近日,六条“家规”成为江苏省苏州市纪委干部热议的话题。据苏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六条“家规”即《苏州市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包括了不准泄漏执纪审查工作秘密、不准私自接触执纪审查对象及特定关系人等六条具体规定,出台“家规”的目的,主要在于将监督视线延伸到“八小时之外”,锤炼“打铁人”,严防“灯下黑”。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苏州市纪委主要领导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强化自我约束,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自2014年成立干部监督室以来,全市共函询谈话纪检干部67人,诫勉谈话17人,组织处理4人,党纪政纪处分3人。

“防火墙”从成为纪检干部的那一刻就开始筑起。“为什么要当纪检干部?”市纪委干部胡鹏清楚地记得,这是干部监督室负责人与他们这些纪检新兵谈话时,问的第一个问题。

这次谈话,从剖析纪检干部违纪问题入手,让胡鹏认识到,纪委不是天然“安全岛”,纪检干部也不具有天然免疫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我来纪委上的第一课。”胡鹏表示。

市纪委抓住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在委局14个部室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活动,通过个人提、上下找、相互评,排查出4类问题18种风险。突出“关键少数”,先后召开25场座谈会,逐一落实委局各部室、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抓内部监督的主体责任,明确带头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净化朋友圈社交圈、谨慎规范执纪用权等要求,划出10条不可触碰的规矩红线,提醒纪检干部不让廉洁“打折”、不做追悔之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极个别纪检干部‘八小时之外’情趣不高、生活不健康,有的规矩意识不够强,存在工作日之外外出不报备等情况。”苏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纪检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市纪委从日常提醒、督促入手,通过制定六条“家规”等手段,将监督范围从“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交往圈”。下一步还将推行日常监督纪实手册,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将对纪检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制度是管党治党的利器,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宝。苏州市纪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陆续出台《机关工作人员请销假暂行规定》《外出活动报备审批暂行规定》等26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谈话机制,规范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用制度框定红线、筑牢底线。

市纪委定期组织开展纪检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探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市纪委每年分批约谈县(市、区)纪委、派驻纪检组和开发区纪委负责人。对“自己人”违纪问题零容忍,张家港市一名乡镇纪委书记因违规操办婚宴被查,受到党纪处分;吴江区一名纪检干部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开除党籍。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