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民族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宣讲家网评论丨民族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核心提示:随着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进一步显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高度文化自觉性根植中华大地,并将更好地推动全人类的文化向好发展,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振兴的辉煌前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提出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自信”和“四个坚持”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5eb431bdf21fff7

从世界历史看,文化对于唤醒民族意识、塑造民族国家、涵育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政治理念、知识体系、思维方式、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方面的总体构成,是潜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最深层次的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形成发挥着最基础、最深刻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尚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中,封建邦国林立造成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以至于席勒沉痛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歌德、席勒、莱辛、赫德尔等一批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知识分子,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在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德国掀起了一场文化上的“狂飙突进运动”。他们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口号,从德国民歌谣曲等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主张个性解放,呼喊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有力冲击。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提醒德国作家,不应简单地模仿法国戏剧程式,应该坚持民族内容、民族情感。从此,德意志民族意识被唤醒,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再是一个个的萨克森人、巴登人、符登堡人、巴伐利亚人,而首先是有着共同文化认同的德国人。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德意志民众在反抗拿破仑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迸发出巨大能量,极大推动了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马克思曾高度评价“狂飙突进运动”,认为莱辛的出现“结束了德国著作界的贫弱”,“席勒是德国的莎士比亚”,歌德是“最伟大的德国人”。再如犹太民族,虽然历经千年颠沛流离,但以希伯来语、犹太教、《塔木德》等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发挥着极强的民族凝聚作用,始终维系着犹太民族的存在。以色列建国后,决定恢复希伯来语作为日常通行语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希伯来语已成为世界各地犹太人追寻文化根源的凭借。相比于世界各大文明,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文明史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为我们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至关重要,这亟需我们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坚守我们的精神高地,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民族振兴铸就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