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特朗普打破中美建交30多年来的常规,与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并称其为“总统”,继而公开质疑“一中原则”,并非出于其个人的“莽撞”、“无知”,而是蓄谋的“战略试探”。此举与其说是试图以台湾问题为筹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获取更大利益,毋宁说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摆出欲与中国进行贸易战的架势,行突破“一中原则”对美制约之实。去年年底美国国会通过2017财年国防预算法案,突破美台之间不得进行官方交往的承诺,公然明文规定允许助理国防部长以上官员同台湾军方交往,就是证明。
不仅如此,特朗普又任命被美媒称为“鹰派中的鹰派”,素以主张对华强硬、武装台湾而闻名的彼得·纳瓦罗为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据称,特与蔡通话就是出自此人的建议。特朗普上台前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他有意对华显示强硬,并与大力拉拢俄罗斯相配合,企图藉此分化中俄,扭转因与中俄“两面为敌”而使美国自己陷于战略被动的局面。
特朗普不惜激怒中国,采取上述举措的另一原因是,共和党内历来有一股强大的“反共”、“仇华”势力,从不认同“一中原则”。虽然“一中原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特朗普图谋突破不会得逞,但在台湾民进党执政的配合下,他依然会利用台湾问题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并做出准备。
七、特朗普执政后的中东政策会有较大调整,一是伊核问题,一是巴以关系。对于奥巴马因与伊朗达成有关核协议而开罪以色列、沙特等中东盟国,共和党国会议员早有不满。日前,在共和党推动下,美国参众两院决定延长对伊朗制裁,奥巴马虽不赞同,但未敢否决。特朗普扬言将推翻该协议,恐非妄言。尽管有关伊核协议是六国与伊朗达成的,要废除并非易事,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完全有办法阻挠协议的顺利实施。
较之伊核协议,特朗普欲改变奥巴马时期的巴以“两国方案”,将会引发中东地区形势的更大震荡。他先是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亲切通话”,强调全力加强美以合作,继而任命主张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并将以首都迁往耶路撒冷的“亲犹人士”戴维·弗里德曼律师出任美国驻以大使。奥巴马政府为了进行牵制,对联合国安理会日前要求以色列停建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决议案投了弃权票,从而使1979年以来旨在谴责以色列定居点计划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首次获得通过。这极大地激怒了以色列,以总理怒斥决议是“可耻反犹”,是奥巴马政府背后操纵,决定报复。特朗普从旁要以坚决“顶住”,待其上台。这一插曲预示,特朗普执政后必会调整中东政策,从而使中东陷入更大的混乱,对欧洲乃至全球形势也将形成重大冲击。
八、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朝鲜核问题,并不在特朗普议事日程的前列。他拒绝接听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的电话,认定“伊斯兰国”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声称愿与金正恩会面商谈朝核问题。可以看出特朗普并不像奥巴马政府那样认为这几个热点具有紧迫性。从他“利己主义”的思维出发,他不想在这些并非对美利益攸关的问题上出钱出力,为他人“火中取栗”,宁可把它们推给别人。看来,他设想将乌克兰的包袱丢给欧盟,将叙利亚问题交由俄、土等国解决,将朝核问题加在中国身上。这样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对美国都会是有益无损,进退自如。
综上所述,特朗普执政后美国与世界各方的关系都会有重大变化。不仅美国国内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局势难以稳定,而且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形势也会持续动荡不安。在这特殊历史时刻,中国应更加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既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战略定力。
(作者系中国驻欧盟前大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