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旨在实现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维持和建立各种全球性、地区性国际机制,为相互合作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就是中国为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而创设的新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相关国家共同致力于打造的一个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发起人和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倡导组建的多边金融机构,成立的目的在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问题。
坚持开放性。“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亚投行”同样秉持开放性原则,欢迎有感兴趣的国家或经济体申请加入。
扩大包容性。“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在推进和发展过程中非但不会削弱、挑战和替代既有合作机制和既有多边金融机构,而且能够与这些机制和机构互补共进、协调发展。例如,“亚投行”的宗旨为,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传统机构的宗旨一脉相承。
增进整合性。中国尊重二战后国际社会产生的重要经济合作机制和金融机构,包括WTO、IMF、世界银行。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亚太地区的合作组织与机制,包括APEC,东盟与中日韩(10+3)对话机制,以及由中国与东盟共同主导的RECP等。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也都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的载体。“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在肯定和充分利用这些合作框架与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增进整合性,增加广泛性与代表性。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问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地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营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可以依托的制度性安排。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李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