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振兴:以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公众预期

卜振兴:以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公众预期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央行还坚守着秘而不宣、语焉不详的货币政策风格。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新西兰、英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国家央行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当局开始采纳这一制度,同时还采取其他的措施提升政策透明度。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的央行通过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来引导公众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透明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提高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一种政策趋势。

我国对透明度建设越来越重视。自人民银行从商业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后就不断采取措施提升政策透明度。随着2002年我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我国货币政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不断加快。201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该标准是GDDS的升级版。从加入GDDS到加入SDDS,中国信息披露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货币透明度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

货币政策目标不够明确。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对货币政策目标有清晰的界定,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要兼顾很多目标,例如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推动就业、扩大储备、稳定汇率等。

货币政策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虽然我国在1997年就建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但是由于目前还不具备决策职能,仅仅是议事咨询机构,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议对公众预期的引导是缺乏效力的。另外,由于决议过程不够明确、定期会议的频率不高,因而缺乏对公众的引导。最后,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很多都是政府官员,专家和业界人员数量偏少,这也使其发挥科学决策和咨询的作用受到限制。

信息披露的水平有待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披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DS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我国对外公布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人民银行侧重于对政策目标、金融数据等的披露,但是对于政策制定过程、政策走势、利率走势、预测模型等方面的披露并不充分,做法较为谨慎。其次,央行公布的预测和决策信息经常使用比较原则性和官方性的措辞,公众不易从这些公告或新闻发布会中准确领悟到央行的政策意图,从而对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