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热点解析】从2016年财政运行亮点展望积极财政政策(2)

【理上网来·热点解析】从2016年财政运行亮点展望积极财政政策(2)

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展望

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将体现在“减税降费”、为全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面,操作上,总体上要以“正税清费”思路进行清理整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综合各方面情况估计,201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应当在6.5%左右,物价指数应当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将在1000万以上。为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已确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可据此简要展望一下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

2017年,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继续“积极”。但与以往相比,积极的内涵与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综合各方面的情况,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仍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扩张,从现在的情况看,维持去年3%的赤字率水平应当是大概率事件。但与此同时,从控制风险角度计,也需要审慎掌握赤字率的总水平与债务资金的优化使用,不宜将经济增长之“宝”过重地押在借债之上。因此,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将体现在“减税降费”、为全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面。这方面,现有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国务院的决心也很大。

操作上,总体上是要以“正税清费”的思路进行清理整顿,分类定性,凡是那些事实上已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可通过一定程序归并,纳入税收的整体管理之中;对于价外加收的“费”和具有使用者付费性质的“费”,应归并到价格之中,通过价格来体现,属于一般性收费的,则应经过严格审批程序;对于部门间重复收取、搭车收取的,则应坚决取缔。同时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除各类收费滋生的制度性根源。

近期操作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率先进行,一是简并增值税率,考虑将增值税的普通税率从17%下调到13%左右,同时扩大可抵扣项,让政策的春风能惠及最多的市场主体。二是全面取消政府部门提供普通公共服务的行政性收费。三是合并、取消一些过时的政府性基金。

2017年,财税改革的重点是形成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因此2017年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致力于构建出新形势下健全的地方收入体系。

一是地方收入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来自于稳定、制度化的中央给付,即由中央财政根据各地人口数量、辖区面积等一系列因素计算的、可由地方自主支配使用的一般转移支付。

二是地方税建设必须切实提上议事日程。理论研究表明,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税、消费税都具有全部或部分的地方税特征,2017年应当加快相关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此尽快出台房地产税势在必行。可考虑采用先出台房地产税法,在需要加大调控的城市率先开征,其他城市再陆续跟上的渐进方式,逐渐导入房地产税,慢慢将其培育为地方税的主力税种。新一轮的消费税改革在即,考虑到随着我国消费导向型经济的呼之欲出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需要,消费税可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范畴。资源税和环境税方面,有关方面都已明确了其地方税的性质,这都是健全地方收入体系方面迈出的重要步子。

三是健全的地方收入体系还需要少量的费和基金从旁辅助,这需要结合减税降费的相关工作进行。

四是债务资金、PPP要成为地方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的中期,不少地方政府仍然担负着城镇化建设的重任,必须为其开辟制度化的制度来源渠道。

2017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以自己的良好表现向世界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