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个坚持”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包含在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丰富党的基本路线内涵。毫无疑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同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也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四个坚持”顺应实践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四个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四个坚持”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得出的最宝贵最重要的政治结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到文化四位一体的深化过程。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核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总结已有认识和实践成果,进一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文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强基固本、引领激励的作用,开拓了文化自觉自信的新境界。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重大意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四个坚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基本内涵的丰富,反映了实践和认识的进展。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始终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当前,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复杂局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多种价值观念的对立冲突,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统一意志、凝聚力量、迎接挑战,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基本结构的拓展,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文化不仅内在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而且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正是基于对文化的本源性、基础性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从而使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加凸显,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共同托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