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凝视着未来——重温邓小平的战略思考

他的目光凝视着未来——重温邓小平的战略思考

12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他的目光越过了千山万水,投向更加深邃的未来,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教诲谆谆,征途漫漫,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才能告慰那深情凝视着后人的目光。

1979年12月6日下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谈到“小康”的概念。

13

1979年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临黄山时,与一群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合影。

编者的话

今年2月19日,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20周年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小平同志勾画的现代化蓝图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且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腾飞也在近年来为世界所瞩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今天越来越能够认识到邓小平当年的战略思考有着何等深远的意义。为此,特发此文,以示怀念。

2011年秋天,我在美国培训期间,曾随团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举行过一次小型座谈会。长期担任中心主任的傅高义先生也参加了座谈,当时他已经81岁了,他谈的主题是当时刚刚出版的新书《邓小平时代》。在这部著作的最后一小节《邓小平的遗产》部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邓小平还活着的话”,在中国变得更强大的今天,邓小平会怎么做?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答案就蕴藏在邓小平的著作和思想里。邓小平总是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他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一系列战略思考和战略决策,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

回眸,是为了向前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期的向前进,是从向后看起步的。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是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始的。粉碎“四人帮”后,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30年的历史,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就没有继续前进的共同基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花了巨大的心血,亲自指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称《决议》)的起草工作。

邓小平从《决议》起草工作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当《决议》初稿写出后,他并不满意,直截了当地表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在《决议》修改稿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些人提出了一些激烈的意见,邓小平又旗帜鲜明地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在对待毛泽东的评价上,邓小平更着眼的是党和国家的大局、全局。他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他甚至提出:“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指阐述毛泽东思想),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邓小平所说的“历史事实”该怎样理解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屈的抗争,经历过无数次悲惨的失败。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是毛泽东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不能否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邓小平说,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毛泽东是人不是神。尽管他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科学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今天越来越能够认识到邓小平当年的坚持有着何等深远的意义。苏东剧变过程中,全面否定党的历史、全面抹黑党的领导人成为反对派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后来政治清算的重要环节。如果不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妥善解决了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问题,我们在后来的社会主义低潮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真是难以想象。我不禁想起日本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竹内实先生的一段话:“在我翻译《邓小平文选》时,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在党内会议上谈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那部分。他以三七开评价毛泽东的错误与功绩,阻止了对毛的批判,这样,中国的团结与稳定得到了维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