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校园贷乱象 要监管也要引导

解决校园贷乱象 要监管也要引导

从去年开始,恶意借贷,暴力催收,甚至涉及色情业务……民间借贷的阴暗面,让“校园贷”一度陷入舆论旋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校园贷能否迎来良性生长?

校园贷顺时而生却鱼龙混杂

“校园贷”业务本身,似乎就带了某种“原罪”。实际上,将眼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本身无可厚非。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的总数基本持稳,约3600家;在校生数量缓慢增长,如按照2600多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还有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 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了一半。

大学生群体消费意愿强,但却没有与其购买欲望相匹配的资金来源。2009年,信用卡退出校园,校园贷成为代替校园信用卡的新生事物。而且,校园贷类平台现金贷款的额度一般都不算高,校园网络借贷也并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一度发展顺畅。

在我国,学生网贷大致分为三类。一是P2P贷款平台,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当市场足够大,总有各种人想来分一杯羹。不少不良网贷、不良社会中介以及欺诈团伙也趁虚而入,导致整个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

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发声整治“校园贷”;之后不久,教育部再次提醒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学生和平台皆有风险

今年1月,大学生贷款平台“名校贷”针对在校学生做了一次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观念不当,不注意审阅借款合同和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在大学生面临的借贷风险中排前三位。

“我们鼓励大学生理性使用校园贷,选择靠谱平台合理借款,树立风险观念和信用意识,把借款用于正道。”名校贷CEO曾庆辉表示。

其实,不仅学生要承担风险。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李子川表示,大学生的金融风险辨别能力和偿还能力都不足,一旦处理不当,放款平台就会面临较高的逾期还款甚至坏账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的收益可以大于借款者违约带来的损失,一些平台可能会定出较高的利息。但是,较高利息又对学生形成较高还款压力,加剧了学生的违约风险。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在校园贷平台的实践中,并非没有正能量。

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何俊,开了家专做校园品牌精品便当的餐厅,叫“学长大叔”。创业之初,他就向“名校贷”借了一万元;在开第二家分店之前,又向平台贷款了两万元。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52%的款项都用于学生创业借款。学生借款具体金额是根据该学生所填写的个人详细资料进行判定的。首先由学生自己自主选择借款金额,学生提交资料之后,借助我们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依据借款人的综合情况,配置科学合理的借款额度,综合考量学生的还款能力,并判定最终可借额度。”曾庆辉介绍,一般情况下,普通本科初次借款额度最高1.5万元,信用长期累积之后最高可以到达3.5万元,博士学历借款额度最高5万元。但用户实际借款件均在8000元左右,还款期限平均为24个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