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3)

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3)

提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新思路

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并未区分各类政策之间的主次关系。例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表述是“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要求,“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

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体地位,符合宏观调控对短期经济波动进行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定位。实现对短期波动的逆周期调节,要求调控工具具有灵活有效、时滞较短等特点。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比,产业政策的时滞较长。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全面调研并且制定产业规划,政策内在时滞较长,而从政策实施到收到成效的外在时滞更长。以扶持新兴产业为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初创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这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产业政策的调结构功能显然要大大强于逆周期调节的短期宏观调控职能。应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其推动重要战略性产业发展、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差距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功能。

提出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新思路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基本手段,前者主要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后者侧重熨平短期经济波动。调控宏观经济既需要需求管理,又需要供给管理;既需要总量调控,又需要结构调控;既需要短期调控,又需要中长期改革。自2015年11月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如下几点考虑:其一,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均衡。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破解产能过剩难题。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消除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市场进入壁垒,增加高品质民生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其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能够使信贷资金等宝贵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给高效率的企业,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宏观调控既要追求短期平稳增长,又要追求长期潜在增长率提高,这就需要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配合。一方面,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短期内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以缓冲;另一方面,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体的需求管理主要在短期内对经济波动进行逆周期调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潜在增长率。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行为都发生了积极变化。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需求管理的配合下,从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来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能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经济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