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走向大学讲台的重大意义

领导干部走向大学讲台的重大意义

摘要:建立领导干部讲学台账、档案,并将讲学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一点很重要,对领导干部上讲台来说,是一项硬约束。当然,考核评价要由领导干部的上级、而不是同级考评,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为重视这项工作。

有利于树立领导好形象。大多普通学子基本无缘走近高级领导干部,而领导干部走上讲台,是同学生、下属、群众交流的一种好形式,既能够传达知识、政策、任务,又能展示领导知识、能力和才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领导干部像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样对待学生,言行举止给予学生以尊重、信赖、理解、宽容,虚心接受学生的“挑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排忧解惑,让他们感受到“心”与“心”的交互,人与人的平等,实现零距离接触,这样,干学关系自然就近了,有助于树立“亲民”“亲学”形象。这对领导干部树立威信不无好处。

有利于促进领导学习。上课就要备课。备课就需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就需要系统整理某种知识,就需要深入思考某个问题,就需要精心准备时尚课件等。这个备课过程,就是一个促学过程。开会讲话容易,登台讲课难。由讲话到讲演,是一个语言能力的提升过程,通过多上讲台,领导干部就可能成为演说家了。西方国家领导人下野后就有许多都丢掉架子,到大学任教,而一旦多多地登上大学讲台,就无形中增加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紧迫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这方面的压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会逼迫自己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改变能力恐慌,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智慧型领导。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较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课堂上,按照学生喜欢听、容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风趣新颖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课中,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双向交流互动,增强授课的针对性。相比之下,比一般的政治课效果要好得多,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领导干部上讲台要破除思想障碍

从目前情况看,领导干部上讲台,还未普遍化、常态化,其症结在于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一是高傲心态驱使不愿登台。应该看到,讲话与讲课有着很大的不同。某些领导干部很是擅长讲话,也喜欢讲话,这个会上讲,那个会上讲,一天讲上两三次都乐此不疲。这是因为,讲话可以念着稿子最省力,可以居高临下打官腔,可以颐指气使耍威风。而到高校讲课,念稿子,学生要打瞌睡;打官腔,学生会嘘声一片;耍威风,学生会离场。这样一来,某些领导就不情愿到高校讲课了。实际上,领导干部放下架子、低下身段,以父母心、兄长情,像一名普通教师那样面对莘莘学子,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气氛,在春风化雨、娓娓道来的课题宣讲中,使广大高校学子收获学识点拨与思想启发,拉近青年学子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这是领导干部之幸。

二是畏难情绪阻挡害怕登台。在信息社会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高校学子面对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普遍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而且,“ 90后”大学生与年长者的代沟也比较突出。于是,某些领导干部便难于登台,担心讲不清楚,不仅事倍功半,还会有损自身形象,面上下不来,脸上挂不住。这实际上是回避矛盾的一种“鸵鸟”心态。“ 90后”大学生固然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但也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只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他们也同样会成为优秀。

三是胆怯意识作祟不敢登台。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敢登台,是出于胆不壮,有点怯场。脱稿讲,害怕走了嘴;讲大道理,害怕学生听不进;不讲大道理,害怕偏离方向;老生常谈,害怕学生反感;不讲常识,害怕没有效果;讲传统,害怕学生不愿听;讲新知识,又怕班门弄斧……于是,还是寻找理由选择不登台为好。这是对自己不自信。事实上,只要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凭着自己长期历练,就不愁讲不好。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四是额外负担论阻碍登台。相当一些领导干部有一种潜意识,认为到高校授课,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额外负担,可做可不做,可少做不多做。而且有些人还认为,做了不受欢迎,不仅无功倒有过,还是不做为好。这是对领导干部职责理解上的一种狭隘眼光。高校教育,大学生的成长,这是全党的责任,没有“旁观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将其担在肩上。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