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两会热点】人才推动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理上网来·两会热点】人才推动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不仅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路径,而且对其他省市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敢创新、善创新、会创新,向创新要动力。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阶段,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创新弱则国家弱,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临国内外各种复杂严峻的形势挑战,创新的价值更加突出。一个城市、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创新能力,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更加渴望创新、更加呼唤创新。这是因为,通过制度创新能提供“原动力”,通过科技创新能提供“主动力”,通过文化创新能提供“软实力”。依靠创新,我们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所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我们以全球化视野、民族化立场,抢占科技与文化精神制高点,在基础科学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作出大的创新,以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使机构、人才、装置、资金、创意、技术、知识、信息、项目、市场等一切创新元素与资源都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并实现最佳配置,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并赢得发展先机。所以,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大力鼓励创新、激发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失败 ,用制度确保创新者得到合理回报,用机制保障创新者的利益,用宽松、包容、开放、自由、探险、求异、批判的创新文化涵养和滋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成为常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能培植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持久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善于聚才用才至关重要。人才是一切创新创造活动的活载体,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运用者,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未来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一个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才的竞争。俗话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说:“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可见,人才只有在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中才能发挥最好的效益与价值。人才终究是要“择木而栖”的,如何善用人才、用好人才需要大胸怀、大魄力、大视野、大担当、大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这就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针。总之,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营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优化生态环境与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的主体活力,汇聚人才,就能支撑起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作者简介: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