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2)

由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2)

深化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捷径。中国是贸易大国,但非贸易强国。不断壮大的对外贸易额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加工制造业“摊大饼式”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不利的。此外,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国内资源的日益匮乏,加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现存的对外贸易出口模式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直接参与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使企业直接利用发达国家丰富的知识储备来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国内低端产业的企业数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转移边际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所谓边际产业,是指本国在国际上已逐渐失去竞争力的产品,例如我国的纺织业、加工制造业等传统比较优势产业,虽然过去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价格的上涨,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而且,这些产业的大量存在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向更具竞争力的国家(地区)转移。一方面,这类产业在当地可能具有比中国更强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也为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等腾挪出了足够的空间。

综合施策运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未来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在政策措施上有以下建议:一是重视借助“外脑”力量。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可以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与具备良好资信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资本合作,比如聘请国际投资机构作为投资中介甚至是邀请对方联合收购。一些东道国企业和政府由于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不了解中国企业,国际投资机构的介入有助于消除这种陌生感,提升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形象,进而有效帮助中国企业规避政治风险。二是鼓励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建立合资企业,将其作为海外投资活动的主体。与国有企业自身相比,合资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更加多元化,为其在投资所在国的灵活运转提供了便利。三是鼓励“走出去”企业树立良好的经营绩效理念。经营绩效良好的企业,其“走出去”活动才有可能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宏微观一体化的积极效应。特别要关注这些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是否能够实现本地化,与东道国融为一体。四是政府应积极牵线,比如我国的外事部门特别是驻外使馆,应推动自身与目的国先期海外投资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商务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并提供相应服务。这对后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客观上可以获得及时而准确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有效规避海外投资可能遭遇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作者:姜彭 郑飞虎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