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加入一项新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
“我这次参加陕西代表团讨论时,一位中科院院士告诉我,他们经过十多年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冬季雾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除了我们熟悉的燃煤、尾气排放和扬尘等,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这项工作没有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我在记者会上做出承诺。今天我们就确定下来,要跨部门组织多学科科学家集中开展攻关,专心做好这一件事,坚决打胜这场雾霾‘歼灭战’!”
政府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集中攻关,研究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使雾霾治理更加有效。这对深受雾霾侵害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这个重大利好,说明政府实事求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雾霾的治理,是这样表述的: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显然,设立专项资金一事并没有列入。可喜的是,尽管没有考虑到,写进去,但总理在陕西代表团座谈,听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健建议总理启动“总理预备费”、用于治理雾霾深入研究时,总理当场表态:我愿意拿出总理预备费,用一句不恰当的话说,悬赏,能把这个雾霾的成因机理,把它研究透,给我们提出应对的良策,那就应该重奖。所谓重奖,实际上我们的科学家并不是说个人要拿重奖,是希望国家给研究方面予以重点支持,这是民生的当务之急,我们不惜财力,也要把这件事情研究透。从代表建议到记者会上的承诺,再到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加入的新任务,政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不言而喻,了然于心。
这个重大利好,彰显政府一心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谈到人民和民生。比如在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中,这样写到: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在谈到民生时,又写到: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底。此次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研究雾霾的机制和治理,正是政府一心为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实践。一如总理所说:雾霾涉及人民群众健康,人民群众对此有很大期盼,可以说已经成为“民生之痛”、当务之急。我们要不计成本,再多钱也要拿,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
这个重大利好,显示政府决心信心。这些年,在雾霾的治理上,政府是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的,成效也显而易见。但正如总理所说:现在我们观测雾霾的几种方法,无论是‘微量振荡天平法’还是‘β射线法’,都分不清什么是‘雾’、什么是‘霾’。我们对雾霾的形成机理和成分确实还没有完全搞透,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因而,政府提出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从而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这项措施,不仅表明了政府攻克雾霾难题的决心,更彰显了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李克强总理斩钉截铁地说:两弹一星我们都研究出来了,这一事关人民群众重大期盼的难题必须拿下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总理的自信,让我们更加坚信:蓝天必将常在,青山必将常在,绿水必将常在……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