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2)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2)

  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理念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长期徘徊于农业文明而遭到先行跨入现代工业文明的西方列强的沉重压迫、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面对落后挨打局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奋起反抗,经过反复实践、比较,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当代文明发展的思想指引,探索出与西方模式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克服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中扬弃、成长、改革、进步,在几十年时间里跨越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与西方均势理论、零和博弈的逻辑和方式不同的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理念包容性强,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首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有效降低了世界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单纯逐利性。正如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美国华盛顿州访问时的一次讲话中所说:“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对于有着类似历史经历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历程是可供分享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

其次,中国曾深受强权势力侵害,因而坚定维护主权平等原则,尊重各国核心利益,坚决反对恃强凌弱,奉行平等互利,提倡合作共赢,包容多元文化,这些主张都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中国倡导以平等参与、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方式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支持联合国等多边国际治理机构发挥更大作用,以多种文明共存共荣为目的,而不是以一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因此,中国的发展还在路上。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也欢迎致力于发展的各国与中国同行并进,形成和平发展的世界主流、时代潮流。可以说,中国提出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均衡、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均衡、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打造富有活力增长模式、开放共赢合作模式、公正合理治理模式、平衡普惠发展模式的主张,号召世界各国“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坚定地站在了维护和推动世界发展的潮头。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将自身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互通有无、相互促进,不仅是当代中国人民的诉求,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诉求,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新的人类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理应回应这种诉求。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中国一贯倡导的国际准则,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平等参与,倡导求同存异与文明宽容,遵循市场规则并坚持市场运作,兼顾各方利益并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在于“通”。往来不穷谓之通。“通”可以整合资源、弥补缺失,可以丰富物资、提升技术,可以联络感情、化解矛盾,可以利益共享、命运共担。因此,中国提出政策沟通,以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提出设施联通,以打通便利货物运输的通道;提出贸易畅通,以惠及“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亿人口;提出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提出民心相通,以加强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相互理解。这“五通”将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互通,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具体实践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与运行。成立亚投行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不足,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推动国际合作,促进亚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中国在亚投行中奉行的是严格的市场规则,采取的是高标准的多边主义管理规范。从所有权来看,亚投行为创始成员国所共同拥有并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同体;从运行规范来看,亚投行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市场规则;从组织原则来看,亚投行采取了多边主义的决策程序;从工作方式来看,亚投行体现了共同工作和共同受益原则。随着亚投行工作的逐步开展,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还需要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一个良好友善的国际环境,需要更多更深更广的国际合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通过与世界共同发展,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目标,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多次重申,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共同实现整个世界的发展。无疑,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