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与新成就(2)

辛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与新成就(2)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推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毋庸讳言,曾经一段时间党的作风建设不容乐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作风作为“先手棋”,一子落、满盘活。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始,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在持之以恒中一种好习惯、一种新风气开始逐渐形成。不到半年时间,请客吃饭在官场就成了禁忌,公款送礼成了过街老鼠。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对党内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锲而不舍、扭住不放,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裸官”“小金库”“吃空饷”,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官场陋习”和作风难题攻克了,许多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

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6431起,处理19694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8836人。截至2016年12月2日,四年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已持续通报各类“四风”问题7392起,10654人被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日均通报曝光7.3人。

作风优良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作风建设上打歼灭战和持久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创造性实践。

“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是“明珠蒙尘”,不是“基因之癌”。腐败的只是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而不是政党本身。只要拂去尘埃,依然是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宝珠。反过来,如果任由腐败分子“绑架”了党,不仅党的形象会受拖累,党的存亡也就出现了危机。

随着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被查处,人们发现所谓“大老虎”并不见得像想象中那么强大不好惹,腐败官员被抓已不再是“运气不好”的小概率事件,而成为具有铁的必然性的历史宿命。

2017年1月9日,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追赃金额86.4亿元。

反腐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要害在于面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老虎”“苍蝇”一块打,“狐狸”也不放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任何人违反了党纪国法,都要依法惩治,绝不能手软”,“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腐败的坚强意志,更增强了全社会对反腐败的坚定信心,激发了全社会对反腐败的参与热情。现在,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所以,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又自信地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判断。

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扎紧党纪党规的笼子

政党作为一个组织,要想运行得好、有战斗力,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制度,就没有规矩,更谈不上规范化。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且明确要制定和修订一批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多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更是标志着制度建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纪律也是制度治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靠什么把8800多万党员组成一个富有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先锋队?党的纪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推动全党牢记“五个必须”、防止“七个有之”,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

制度纪律规矩制定出来了,如何了解掌握落实情况?必须用好巡视这把“利剑”,让巡视组当好中央的“千里眼”、“钦差大臣”、“八府巡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巡视就是要形成震慑。对发现的问题,包括党风廉政问题、‘四风’问题、干部问题,要把握节奏,分清轻重缓急,但都要纠正处置,件件都要有着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已开展十一轮,巡视了247个党组织,完成对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的全覆盖,巡视的政治定位越来越准确,成效越来越显著。

与此同时,还大力推动纪检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推进纪检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为实现伟大事业、赢得伟大斗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坚强保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