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地区动荡不断加剧,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面对世界乱象,国际社会越来越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中国能够为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甚至有人期待中国能在国际体系、全球治理等方面扮演某种领导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意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但是,中国从未想过要领导世界。在各国相互联接更为紧密的全球化时代,世界真正需要的不是单枪匹马的英雄,而是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要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努力方向,愿本着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思路,与各国建立平等、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创新之举。
中华文化主张“合则强,孤则弱”,推崇“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互助精神,这是我们构建伙伴关系的文化根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这是我们构建伙伴关系的历史传承。
当前,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大国制衡、零和博弈等旧思维已难以为继,各国需要探寻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这是我们构建伙伴关系的时代背景。
(二)
中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几个与以往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不同的鲜明特征:
一是寻求和平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区域性风险和全球性挑战。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的交往,注重寻求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为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提供了正能量。
二是坚持平等相待。世界各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贫有富,但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以各国平等为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行径,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是倡导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顺应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势,契合各国友好相处的普遍愿望,致力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避免了小集团政治带来的各种封闭与排斥。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完全可以建立基于相同利益和追求的伙伴关系,构建起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
四是强调共赢共享。当今世界,赢者通吃、独善其身不但不合时宜,而且适得其反。谋求单方面的绝对安全只会使自己更不安全。只顾自身的发展终将失去前行的动力和空间。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合作做大利益的蛋糕,分享成功的果实,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积极致力于同各国发展和深化伙伴关系,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一道亮丽风景。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明确指出,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主张,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提升伙伴关系水平,扩大伙伴关系覆盖面,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我们将积极推进大国伙伴关系建设,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国拥有更多的资源,具备更强的能力,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和睦才能世界和平,大国相互结伴才有全球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